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二十章 多重身份

    可是要苏树伟说,让他新潜伏进去的党派,想要将他这种根本上就自私自利,且一切都已自己为根本的人的思想扭转过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对方的革命理念,在他看来,未免有些太过于理想主义了。

    甚至是极其不现实的空谈。

    有些条例在苏树伟的眼中,简直就是荒谬的,一辈子都不会实现的空谈理论。

    就这样的党派,也就是能忽悠住了这些未曾接受过社会的鞭挞的小年轻,以及那些一穷二白啥都没有,只剩下一条小命的泥腿子了。

    奔着农民造反代代不成的原则,苏树伟觉得,自己最崇拜的蒋参谋长对于其党派人员的重视程度有些过高了。

    是,诚然他们的态度十分的积极,拉拢人的决心也是相当的坚决。

    但是只冲着这个均分天下,废除阶级的教义来看,就绝对当不了家,做不了主的。

    开玩笑呢,他们辛辛苦苦的干革命是为了什么?

    那肯定是为了自己啊。

    他苏树伟为啥总是要干这种火中取栗掉脑袋的事情,他为的还不是天大的富贵,以及在乱世之中的从龙之功嘛?

    不是他苏树伟吹牛,他看人的眼光那是相当的独到的。

    就冲着蒋参谋长当初被孙炯明逼到都要趴在上海青帮的屁股后头寻求庇护了,却依然能够东山再起的本事。

    那他跟着的人绝对就是天命所归的。

    所以,自己的直属长官,效忠的蒋校长的直接命令,他必然是要做好的。

    也多亏自己从事了那么多次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若是想要伪装成为一个一心为了中国,一心为了底层阶层利益的人,那还是相当容易的。

    所以,在苏树伟与驻日共产党人经过几次短暂的接触,表示出了愿意了解和接受他们的革命纲领的时候,再适时的表露出他当年逃日的身份,自己很快就被共产党驻日小组给诚心的接纳了。

    作为一个有着革命斗争经验的老革命家,积极参与新党派各种活动的苏树伟就被安排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

    在日本居住,同情中国现况的海外华侨,通过一定的关系,将苏树伟送回到了国内,由青岛共产小组与总工会办事处的人接应了之后,直接参与到党内尝试着组织与发动的青岛市底层工人大罢工的工作之中。

    现阶段,苏树伟与青岛共产党支部的人员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接触与认知。

    在熟悉了和了解了青城这边的工作进程了之后,就与他的搭档一起,走入工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的地方,尝试着调取工人们的愿望,并积极的传播共产党的共同作战与抗争的新思想。

    码头方面是苏树伟与他的年轻的搭档邓明恩的初次尝试。

    果真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两方面初次接触的结果,还算不上太好。

    就着这个问题,苏树伟与邓明恩在回办事处的路上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团结和解救的,能成为他们肩并肩的伙伴的人,并不在码头。

    他们没有找对,在这个城市之中,谁才是最底层的人。

    但是,最了解的本地人,却给他们直接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青城真正需要他们总算今天他们这一趟没有白跑,在明确了目的地的所在了之后,回去跟大家伙商议一下,再进行后续的工作。

    苏树伟与邓明恩就这样一边聊着一边来到了他们位于航校区域的据点所在。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所在。

    谁也无法想到,在德国人投资兴办,实际掌权人为青城陆军与海军两路军阀的军校与大学的居民区内,有这个国家最富有理想与革命精神的党派的根据地与办事处呢?

    他们平日里用于隐藏的身份,不是在各大院校之中任教的老师,就是在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撰写稿件的作家与记者。

    总之,文人清高又足够格调的身份,为他们打了不少的掩护。

    毕竟作为最富有知识的那一阶层的人,言论自由对于他们来说,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的武器。

    而这种武器,只要不触及到现任执政者的最终的底线的话,哪怕是一方军阀,也只能趟平了让这些文人们任意的嘲讽。

    因为这是一种政治姿态,表明自己相对开放的执政理念与态度。

    向广大的民众表现出一种亲民的姿态了之后,最起码在对地方上实行某些政策的时候,不会引起过多的抵触与反抗。

    而在天地君亲师,尊师重教为根本的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深厚的山东,对他们这些持有笔杆子与自由言论的人发难,那简直就是不能饶恕的罪过了。

    况且他们选的那处地方又是特别的敞亮,就在需要有些本钱的民居中央的所在。

    一座纯木质的二层小楼,底下做成了如同书店一般的可进来购书看书的书铺,而楼上走廊上的左右四间房间,就被他们给用作平常开会,办公的所在了。

    苏树伟与邓明恩进去之后,黄老头也没有立刻离开。

    他平日很少来这一片区域逛荡,所以就在这条街上多转了两圈。

    在黄老头确认了这条街上都有些什么明显的标志建筑了之后,他又悄无声息的从这条街道里离开了。

    在他马上就要走进自己最熟悉的海港区内的时候,他还特意在街边的报亭中购买了一份,就在那条街中办公的胶澳日报社所出的《胶澳日报》。

    了解到了那位惹祸头子的归属了之后,总要弄明白他现在所主张的主义又是什么了吧?

    若是有机会,黄老头又确认了邵长官的安危,他是不介意让这个小子吃一点苦头的。

    想到这里的黄老头就将报纸往腋下一夹,急匆匆的就往老东家的仓库赶了过去。

    待到黄大爷返回到仓库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新东家,竟已经拿着一支钢笔,就在仓库的出入库登记所用的桌子上,一笔一划的写着提货所用的单据呢。

    对于此,黄老头有些惊讶:“小东家,这么快就要把货提走吗?”

    小东家邵年时却是笑到:“不算早了。”

    “我寻人去把初家在青城的码头管事找了过来,我现在要做的也只不过是让对方帮忙将货物运送到我在南郊的印染厂罢了。”

    “待到我将这批货物二次加工了之后,那才是真正出货的时候。”

    “所以你也不用太过担心,直管将货物登记好就是……哦?你这里夹得是本地的报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