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4章 墨家有几个师啊

    吃完午饭,管家回来报告说长安并没有什么桂布。

    听到这个消息,韦安平顿时眉头一皱,随后把那名侍妾叫了过来。

    “你是从哪里听说桂布的?”

    “是一个布庄老板说的。”侍妾怯生生地答道:“上次与郎君出去买布,无意间听到的。”

    “这样啊。”

    韦安平想了想,摆手道:“你先回去吧,这事以后再说。”

    桂布产自岭南,但岭南到中原的交通,一直都是大问题。

    岭南虽然从秦始皇时代就开始开发,但一直发展得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也是交通不便,造成中央对岭南的控制力很差,有时候连税都收不上,根本没心思去发展。

    直到宋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并且以广州为始发港,这才让广州一带发展起来。

    如今的大唐,连陆上丝绸之路都还没有打通,更别说海上了……至少得有十年时间,并且造船业有一定的发展后,才有可能考虑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不过……发展造船业肯定没什么问题。”韦安平忽然想到。

    以后肯定要跟高句丽干架,而攻打高句丽最好的方式,就是乘船走海路,既方便又快捷,打完就跑,还不怕被人堵路!

    而且发展造船业还能促进内河航运,能更好的发展商业。

    想到这里,他决定立刻给李世民写一份奏折,向他说明造船业的重要性。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那就看李世民的打算了。

    奏折送上去的第二天,李淳风又一次来到韦老庄,向韦安平请教问题。

    对此,韦安平当然十分欢迎。

    但他没想到,两人刚讨论了不久,看门的管事就报告有人上门求见。

    “谁呀?”

    “他没说……”管事咽了口口水:“他只说是墨家传人。”

    “啊?”

    韦安平当场一愣,随后看向李淳风,发现对方也是一头雾水。

    这年头,竟然还有墨家传人?

    “让他进来。”韦安平吩咐道。

    他也有些好奇,传承到现在的墨家传人,到底还有多少本事?还有没有墨家精神?

    几分钟后,七名年轻男子走进了会客厅。

    “你就是韦先生?”其中一名领头男子直接开口问道。

    “是我。”韦安平看向来人,随后点头道:“你不应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吗?”

    “我叫方宗,是当代墨家传人。”领头男子立刻答道。

    “墨家竟然还有传人?”李淳风微微一惊,忍不住问道。

    “当然。”方宗一脸自豪道:“墨家虽然隐姓埋名数百年,但我们一直都在守护……”

    “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墨家传人?”韦安平忽然问道:“总不能你说是就是吧?”

    “我有墨家的信物。”方宗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样东西,一端是滚轮,一端是墨仓,里面还有一团丝线。

    “墨斗?”

    韦安平一眼就认出了这样东西,随后诧异道:“这玩意不是鲁班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