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25章 招生结束,开学第一课

    南橘北枳的道理,其实许多人都懂,但却没有人把它系统地总结出来。

    大多数人就是听个故事,都觉得这只是个故事,是晏子诡辩的话术。

    只有田灵竹将这个道理总结出来,并且刨根问底,找出了具体的原因。

    李世民看重的就是这点。

    “朕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没想到这个道理的背后,还有更多的道理。”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当初第一次见面时,朕还以为田司丞只是个柔弱女子,没想到才过了两年,田司丞已经如此厉害。”

    “环境改变人呗。”韦安平微微一笑,道:“人跟橘子其实一样,在不同的环境里,会结出不同的果子。”

    “当初田司丞若是没来长安,她或许会是个贤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但来了长安,变成了田司丞后,她就成为了一名农学大儒。”

    “先生说的是。”李世民点头称善:“那先生什么时候把文稿送来?”

    “明天吧。”

    韦安平算了一下时间,笑道:“除了文稿,还有几张书签。”

    “哦,还有书签?”李世民颇为好奇。

    承乾书店的书签,早已名满天下,除了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其他地区只要有点见识的人,都听过它的名字。

    借着书签的大名,李世民也狠狠地刷了几番声望,其中最让他满意的就是“六骏纪念签”。

    还有每年一张的“贞观年签”,也时刻在提醒着他:皇帝所做的一切,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

    “这么盛大的活动,当然要有。”韦安平笑道:“而且不止一张。”

    “那是几张?”

    “十五张。”

    “这么多?”

    ……

    一天后,韦安平把文稿和书签都送到了皇宫。

    李世民打开一看,果然是十五张。

    第一张书签是以圣贤碑为背景,下方是参与祭祀的人员。

    虽然印制得十分模糊,但李世民知道其中为首的一人就是他自己,周围还有韦安平、礼部尚书、太常寺卿等人。

    除了背景,书签上配的文字,也是当时祭祀念的文稿,只不过做了精简,只有一句话。

    第二张则是免费赠书的场景,第三张是状元游街。

    第四到第十四,都是大儒讲学的场面,每一名大儒都有一张单独的书签。

    最后一张,则是文人士子们站在圣贤碑前,大声复诵“太子四句”的场景。

    不过,配的文字却不是那四句话,而是改成了“为大唐崛起而读书。”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那四句被放在“太子讲学”那张书签里,不能重复使用。

    看完这十五张书签,李世民的心里竟然有一丝后悔。

    后悔当时为什么让太子去讲学……而不是自己亲自上台!

    如果是自己亲自讲学,那这一套书签里,就有两张是属于他的了。

    就连那“太子四句”,也会变成“天子四句。”

    “哎呀,好好地跟儿子争什么?”

    李世民猛然醒悟过来,连忙给自己的大腿啪啪两下。

    儿子比自己强,难道不是应该欣慰吗?

    更何况,先生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太子顺利继位,避免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