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68章 水土流失

    “听起来不错,但此物成本如何?”

    李世民听了一会儿,便明白其中的优劣,于是开始询问成本。

    “一文钱一个。”韦安平伸出一根手指。

    “太贵!”

    李世民一听就摇头不已,这么贵的价格,百姓哪能用得起?

    一文钱两个还差不多。

    “而且石炭也不容易得到吧?”

    “倒不算难挖,只是运输困难一些。”

    韦安平有一说一:“朔州一带有不少露天石炭矿,直接派人去捡就行了,但那边路不好走,运过来也要费不少力气。还有制作煤球全靠手工,同样需要不少人力。”

    “我也知道这个价格贵了,但现在长安城里的百姓应该能用得起了。”

    今时不同往日。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的长安城百姓已经逐渐富裕起来,已经能够消费得起蜂窝煤了。

    最重要的是,随着城外山岭被砍伐殆尽,百姓们捡到的木柴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就只能靠买。

    如果木柴也需要买,那为什么不买更好用的蜂窝煤呢?

    “先生想用这个蜂窝煤代替木柴,恐怕不只是想赚钱吧?”

    李世民听他说了这么多,越听越疑惑,总觉得先生另有目的。

    “当然不是。”

    韦安平笑了笑,端起一杯已经凉了的茶,一口喝掉,随后才开口道:“陛下有没有听说过水土流失?”

    “没有。”

    又是一个全新的词汇,李世民想都不想就摇头。

    不过,他也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猜到了什么。

    “难道跟城外的山岭有关?”

    “是的。”

    韦安平停顿了一下,稍微思考了片刻才开口道:“山岭上的植物,除了能变成药材和柴火,它们的根系还可以扎根于土壤中,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

    “一旦植物被砍伐过甚,没有了植物的根系维持,地表的土壤就会被雨水冲刷,变得越来越薄。”

    “土壤中的肥力和土质,就会随着雨水流走……这就叫水土流失。”

    “可是,山岭上的植物不是可以再长出来吗?”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明明第二年春天,山岭上的草木就会重新恢复,怎么会造成水土流失呢?

    “如果是有节制地砍伐,确实可以重新长出来,但如果像现在这样滥砍滥伐,那就必定会造成水土流失。”

    韦安平说着,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句话,于是脱口而出道:“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此乃孟子之言?”

    李世民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先生竟然随口说一句《孟子》里的话。

    “应该是吧。”韦安平想了想,无所谓道:“反正就是那个道理,城外的山岭必须要有节制地砍伐,否则砍柴一时爽,以后就要火葬场……”

    他记得高中时,地理老师说过:黄土高原的植被发生根本性破坏,就是出现在隋唐时期。

    因为这个时期的首都就在长安,且人口规模空前巨大,人口压力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不管是滥砍滥伐,还是开荒毁林,造成的破坏都是永久性的。

    水土流失,不仅让黄土高原变成一片荒凉之地,还让附近的大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

    大量的泥沙,甚至让黄河多次决堤改道,让后来的宋朝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