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16章 第二次科举

    北伐的诏令已下,但对于长安城的百姓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长安城里,歌照唱,舞照跳,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打仗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打仗就能有军功,有军功就有赏赐,还能分到田地。

    更何况,北方的突厥常年南侵,中原的百姓早就恨之入骨,巴不得将突厥全部揍趴下。

    对于北伐这件事,大唐上下完全是一边倒地支持!

    前方的府兵正在集结,后方的物资供应,也一点没有落下。

    从六月起,朝廷的各个部门都在连轴转,丝毫没有停歇。

    尤其是邮运司和农具司,完全放弃了民间订单,全力以赴地完成朝廷的任务。

    直到此刻,当朝廷的所有部门都全力运转起来,李世民才真正看到了这些新设司署的力量。

    大量军粮物资,都是通过邮运司送到前线,为正在集结的大军,提供保障。

    农具司则提供了大量的运输工具,也就是独轮车。

    良种司那边,虽然棉花还没有成熟,但根据预估,完全可以提供三万大军的棉衣。

    还有火药司。

    火药司不仅提供了火器,还做出了不少可以快速放火的油瓶。

    这些油瓶,一旦点燃丢出去,立刻就能引燃一座帐篷或者草场。

    绝对是针对突厥的利器!

    这种油瓶,最终被韦安平命名为燃烧弹。

    除了这些负责后勤的部门,负责宣传的宣讲司和文工司,也没有闲着。

    成群结队的宣讲官从京城出发,前往前线,宣讲朝廷的政策,以及此次出兵北伐的理由。

    对于军中的士卒来说,他们可以不知道此战的意义是什么,但他们需要知道此战的目标。

    有了目标的军队,才会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文工司这边,已经开始招募说书人,准备将韦安平的四个神话故事,改编成一个个故事,向北方传播。

    除了属于朝廷的这些司署,军中近日也成立了一个司署,名为:军医司。

    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司署专门负责管理军中的医护人员。

    包括安排岗位,考核成绩,保护安全等等。

    可以说,只要进了军医司,基本等于朝廷的官吏,可以享受官吏的一切待遇。

    也正因如此,这一年的学堂招生,医学专业再次受到热捧,几乎占据了今年招生的半壁江山。

    看到这些新设司署的能力后,李世民一时间感慨万千。

    “怪不得先生总说,打仗打得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后勤。”

    “这些司署的建设,先生功不可没啊!”

    除了北伐,另一件大事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

    那就是第二次科举!

    上一次科举,让天下的读书人都看到了李世民重用寒门的决心,也看到了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量的读书人,纷纷前来京城,准备参加这次科举。

    许多原本因为隋末大乱,而心灰意冷,藏起来隐居的隐士高人,此时也纷纷出世。

    一时间,长安城中再次文人汇集,文风大盛。

    天门街中央的圣贤碑处,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人前往祭拜,甚至还在附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会场所。

    文人们祭拜过圣贤碑后,往往会来这里,跟其他文人士子高谈阔论,吟诗作赋,展示自己的才华。

    对于这样的现象,韦安平自然是乐见其成,甚至还悄悄地去听了几次,想要看看有没有被遗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