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55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对付世家的同时,李世民还在行政上,对西域和突厥进行了整合。

    成立了安西、安北、大宛、月氏等都护府,从行政方面将突厥草原和西域,彻底纳入了大唐的版图。

    从此以后,这两个地方就是大唐名正言顺的领土了。

    当然,整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大的国家虽然都投降了,但依旧有小部落负隅顽抗,时不时骚扰一下城市。

    对此,李世民加大了对西域和突厥的驻军,甚至在北方的草原上,筑起了一座新的城市。

    取名为归化城。

    安北都护府的驻地,就在归化城中。

    除了军事和政治,李世民在民生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

    在清扫了世家大族之后,朝廷开始大力发展河北、山东一带的民生经济,首先就是铺路架桥,加强交通。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兴盛。

    其次,则是兴修水利。

    山东一带自古就是农业重地,水网密布,水利设施发达。

    但由于隋末天下大乱,这里正是主战场之一。

    战乱对民生的破坏,让这里的水利设施,几乎被毁坏殆尽。

    贞观初年的多次天灾,朝廷虽然都派人前来救灾,也曾多次对水利设施进行修缮,但都不够彻底。

    最多只能算是修修补补。

    这一次,由李世民亲自下令,对河北、山东一带的水利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和修缮。

    不仅恢复了当初发达的水利设施,甚至还更胜一筹。

    从此,山东再无水旱之患。

    除了农业,李世民对于工业也十分重视。

    山东自古就有鱼盐之利,因此晒盐技术传过去之后,很快就在长芦和莱州,建成了两大盐场。

    两大盐场的出现,立刻为河北、山东的百姓,解决了吃盐的问题。

    同时,也带动了山东的另一大产业——渔业。

    是的,这一刻李世民跟韦安平想到了一块去。

    两人都看中了近海的渔业,同时在一南一北将其发展起来。

    有了大量的海盐,大多数鱼都可以制成咸鱼,可以长期保存,更加利于长途贩卖。

    山东发展鱼盐的轻工业,而河北则是发展重工业,也就是钢铁。

    自古以来,河北的铁矿就十分出名,同时也是大唐最重要的铁器产地。

    在后世,这一带的铁矿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李世民并不知道后世铁矿的产量,但他却很清楚铁器的重要性,因此不仅大力发展,而且还配套了相关产业。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短短半年,河北山东的经济就得到了极大发展。

    但这还不够……

    用韦安平的话来说,就是文化发展要跟上经济发展。

    因此,在发展民生经济的时候,各种文化节目,也在山东一带大力发展了起来。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戏剧,尤其是《重八传奇》那几部,更是火爆异常。

    每一次演出,都能引得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