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11章 新枪

    “我该叫你褚参议,还是褚大夫?”

    见到褚遂良,韦安平便小声的调侃了一句。

    褚遂良闻言,顿时微微一笑:“先生随意即可。”

    两人虽然是到了广州,才算是正式认识。

    但毕竟一起经历了南洋的种种,互相之间,也有一份深厚的同行之情。

    “还是叫褚参议吧,我比较习惯这个。”韦安平淡淡一笑道。

    “好。”

    一句话,便把两人的关系,拉到了南洋时的亲密程度。

    “对了,褚参议的文书可整理好了?”韦安平又问。

    “还没呢。”

    褚遂良摇了摇头,道:“当初太过匆忙,许多记载都是十分简单,有些更是一笔而过。如今想要写得详实一些,许多细节都需要慢慢回忆,恐怕写不了那么快。”

    按照史书记录的惯例,其实下南洋的许多事件,都可以写得很简单。

    褚遂良之前的记录,就是按照这么来的。

    但在回来的路上,韦安平特意跟他谈论过此事,让他务必要写得详细一些,有可能的话,甚至要从多个角度详细写明一些重大的事件。

    比如拜祭伏波将军铜柱、扶南国造反、反攻昆仑岛、剿灭林邑国等重大事件。

    写得越详细,将来也越有可能进入史书。

    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的证据。

    只有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将来的后世子孙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出那句话——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大唐的领土!

    就因为这个理由,褚遂良才决定把所有事情都写得尽可能详实,一定要让后人看得明明白白。

    不过,都想要详写,恐怕没这么简单。

    “我知道。”

    韦安平点了点头,随后将李孝恭对他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写戏剧?”

    褚遂良有些意外,但想到戏剧在长安的流行程度,也颇为认可。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现在是国丧期间,不能有丝竹音乐,更不能演戏……”

    “我当然知道。”

    韦安平连连点头:“可以先写出来,等国丧结束了再排练。”

    “先生可以试试……需要什么资料,就来找我好了。”

    褚遂良二话不说,直接答应下来。

    有了这句话,韦安平顿时放心多了,立刻开始询问起来。

    这一问,就是大半天。

    直到下午,他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回去之后,韦安平倒也没急着马上就写,毕竟现在的时间多得是。

    国丧期间,不能有任何娱乐,除了在家陪伴家人,他几乎都不需要出门。

    不过,他虽然不用出门,但上门来找他的人并不少。

    过了几天,李淳风、方球等人开始陆续登门拜访。

    对于这些老部下,韦安平还是颇为欣赏的。

    尤其是李淳风这种研究型的人才。

    在这三年之间,虽然没有他的指导,但李淳风还是弄出了不少新东西。

    此次登门拜访,就有展示这些新玩意的意思。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动手型人才张九郎。

    “这是……”

    一番寒暄过后,张九郎叫人抬进来一口大箱子,看起来颇为沉重,四个人抬都觉得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