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2章 差距

    户部的政策很快就通过,也没有什么人质疑。

    随即礼部的几个郎官说起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礼部的尚书如今不在庙堂,正在雍凉那边,而他们要做的事情却一点都不比户部要少。

    羌,匈奴,鲜卑。

    三大问题都要他们来解决。

    裴秀自己在雍凉,亲自操办羌胡的事情。

    经过了石苞的一次洗礼,其实雍凉的事情反而很好办。

    裴秀跟诸葛绪配合,在逼迫或者说半逼迫的情况下,拆分了羌人的部落组织形式。

    他们将羌人完全打乱,按着地域分别安置到诸多县城之中,编户齐民,给与他们住所和耕地等等。

    其中当然也出过乱子,有首领想要领着部民进行逃亡,随即就被发现,大魏在雍凉几乎是没有对手的。

    大魏可不是后汉,羌乱能困扰后汉,却无法困扰住大魏。

    没有地方百姓的支持,他们就什么都做不出来。

    裴秀做事果断,几乎不留情面,他主打的就是顺我者昌那一套,共计有二十三万羌胡,被分别安置在了三州十余郡内,他们如此被打散之后,每个县能所能分到的户也不过是几十户。

    而原先的那些首领们,诸葛绪则是为他们求了官爵,让他们坐上马车,前往洛阳。

    这件事,让天下人瞩目。

    上一个做类似的事情的人,还是始皇帝!

    他在灭掉人家的国家后,就强行将对方国内的贵族迁徙打散,想要削弱复国势力,后来刘邦也执行了类似的政策。

    但是曹髦这显然跟他们都不同,他这严格来说,是效仿曹操和司马懿,对胡人进行内迁。

    但是曹髦的这个内迁跟他们两个的都不同。

    他们只是让胡人到中原来放牧,让他们继续保持自己的组织形式,流离在庙堂的治理之外,可曹髦的内迁,那是真的直接将胡人变成了城内的居民,组织都给你打散喽,从此你就是拿着大魏户口的大魏百姓,跟其余人没有任何区别!

    匈奴那边同样也是进行这样的政策。

    对这政策,大臣们倒是什么都没说。

    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跟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皇帝对胡人的行为有没有不仁义的地方,有没有不道德的地方,他们完全不在乎。

    他们向来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损而已。

    礼部之后,工部,吏部,包括刑部也是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里的成果。

    曹髦过往一直都觉得,朝议可以不再操办了,但是最近他又改变了想法,还是决定时不时召集大臣们来商谈一下。

    尚书台也需要外臣们的监督和质问,三公九卿们也不只是都给他们找茬,有些指责还真的就很有道理。

    尚书台内部很是团结,难免会有些包庇自家人的行为,正好用这些老臣们来进行平衡。

    庙堂里年轻大臣和年迈的大臣,想法和处事差距都很大,让他们中和一下是最好的。

    朝议用了整整一个多时辰,方才将诸多事情说的清楚。

    朝议结束之后,曹髦最先离开了此处,而有大臣即刻跟上了他。

    跟上他的这位,正是御史台的何曾。

    看到何曾跟着皇帝一同离开,大臣们对视了几眼,眼里都有些慌乱和惧怕,这厮不会又要乱咬人了吧?

    “陛下”

    何曾的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他点头哈腰的跟在曹髦的身后,完全没有一点士大夫的气节。

    “何公啊,朕记得,这些时日里御史台很是平静,没什么大事何公怎么看起来有些不安呢?”

    何曾赶忙回答道:“陛下,臣是有要事要禀告。”

    “臣听闻,这些时日里,各地大族都在动用一切力量,将子弟们往蜀中安排那边空出了很多的耕地,还有很多的产业,吏部已经是千疮百孔”

    何曾眯起了双眼,“可需要臣来出手整顿?”

    曹髦笑了起来,经过这些时日里的整顿,吏治情况愈发的良好,御史台没事干了,何曾显然是怕了。

    他是怕他没了作用,就会被抛弃,被拿出来给群臣出气。

    曹髦瞥了他一眼,随即说道:“何公啊,朕绝非是薄情之人,御史台没有什么大事,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这足以看得出您的政绩和才能啊。”

    “像这样的小事,您自己操办就是了,不必问过朕。”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