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0章 两线

    范文程作为建奴的第一智囊,此时第一个站出来。

    “摄政王,自古以来就有舍卒保车之说,遵化所得粮草物资确很重要,但与之七万大军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摄政王,粮草丢了,我们还可以再夺取,然七万大军若是没了,大清就真的危险了。臣请摄政王立刻下令,全军抛弃所有劫掠的粮草物资,紧急驰援喜峰口。”

    不得不说,范文程此时的建议,是相当理智的,也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狗奴才,粮草丢了,在过两个月,咱大清吃什么?你这个狗奴才是何居心?摄政王,我愿带本部兵马驰援喜峰口,大军押送物资,随后赶到。”豪格对着范文程大骂,随后向多尔衮道。

    俗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把这句话放在清朝是比较恰当的,纵观后世大清一朝,汉人重臣数不胜数,像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等人,他们的官职确实不低,例如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要是立功了加个尚书衔,甚至很受皇帝宠爱,让你当一任左都御史,但也就仅此而已,终究逃不出这个框架,他们有多高的成就,已经被皇帝定死了。

    而清朝廷,终究是满人的皇朝,虽然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也就是汉人,但有些制度并不一样,或者说同样的制度,内里会有所改变,并且有些职位,不管你是否有能力担任,皇帝也不会授予,例如宗人府。

    范文程虽在大清效忠多年,可还是没有摆脱不受信任的窘境,平时倒看不出来,一到如今日这般的关键时刻,便暴露无疑,在豪格等满人皇族面前,范文程也就是一条狗,一个狗奴才。

    被豪格一通乱骂的范文程,脸色涨得通红,气的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好了,肃亲王不得无礼。”多尔衮假意劝了一句,从其脸色上看,其根本就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待二人不再争执后,多尔衮想了想,其实他也是不想愿丢弃这诸多的粮草物资,此次入关,主要就是为这粮草物资而来,如若真的丢弃,后果也不是目前的大清所能承受的。

    经过郑重地思考,多尔衮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

    与豪格的矛盾再大,那都是叔侄之间的不和,怎么都是一家人,面对危急时刻,还是得自家人顶上。

    “肃亲王豪格、豫亲王多铎,你二人带领本部八旗兵火速驰援喜峰口,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出关要隘;其余大军整备军务,即刻出发。"

    "谨遵摄政王令。"

    范文程听到多尔衮的王令,亦不得不拱手称是,不过心中的担忧却是免不了的。

    而远在百里外的喜峰口,代善已于日前逃到这里,除了代善之外,近两千残兵亦是陆陆续续的抵达。

    整个喜峰口五千兵马就是多尔衮七万大军的全部希望,代善本人自然也明白喜峰口对大清七万大军的重要意义。

    加强防御,整军备战自然是免不了的,至于能不能守得住,代善心里不仅仅是没底,而是对此抱以否定的态度。

    现在的明军实在太强了,强到代善已经绝望,三万八旗精锐全军覆没的遭遇,让他心如死灰,如若这次大清能够逃出生天,他已打定决心,劝谏多尔衮放弃入主中原的想法,能守住辽东的那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