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三十章 逆天而行

    潼关失守,哥舒翰兵败,长安危急,在此之前,李隆基并没有予以高度的战略重视。他还在迷信官军的力量,非常盲目的迷信,他还在相信杨国忠的判断,非常偏执的相信。

    当潼关落入崔乾佑之手,李隆基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产生了深深的焦虑,迫不得已从后台走向前台,密切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

    在长安城中,甚至在整个关中地区,不止是李隆基这个皇帝,所有的官民为此寝食不安。

    在哥舒翰兵败黄河后,他曾经率领残兵入关,组织了返夺潼关的冲锋,并且不断遣使者向长安报信,李隆基亲自接待心事,并且派了监牧兵前去增援。

    六月九日黄昏,潼关方面发出的平安烽火,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出现,人们日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潼关已经失守了。

    京剧之下,李隆基着急宰臣商量对策。

    杨国忠早已经估计哥舒翰带着主力入陕,潼关势必难守,预先安排了剑南节副使崔圆,在蜀中准备接驾事宜,他没有告知李隆基,一切在暗中进行。

    当李隆基苦着脸问怎么办时,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西迁的主张。

    放弃首都,朝廷西迁,李隆基是不愿意的,但是他别无良策,其他宰辅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直至此时,李隆基才意识到,朝廷还有一根救命稻草,凉王李跃,早先李隆基猜忌李跃的势力与威望,已经功高盖主,倘若剿灭叛军,该以何来封赏,功高盖主,锋芒太盛。然而现在,朝廷危难之际,李隆基只有寄希望与凉王李跃。迁移朝廷的事情无人附和,不了了之,但是李隆基下定决定,让凉王李跃率精锐入关中平叛。

    十日,百官在此被找到朝堂议事。

    杨国忠一变从容的样子,痛哭流涕,追问众人有何挽救时局的办法?与会者唯唯诺诺,还是没人提出可行的建议。

    为达到西迁的目的,杨国忠大着胆子直接批评李隆基说道:“人们说安禄山要谋反已经有十年了,但是陛下始终不相信。今日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不是宰相的过错。”

    李隆基无言以对。

    然而长安不保的消息却不胫而走,并且迅速传遍城中。士民们慌乱不看,收拾细软,携妻带子,纷纷离开长安城,自寻生路去了,向来繁华的西京,顿时变得萧条起来。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杨国忠频频催促韩国、虢国毒人入宫,劝李隆基西迁。

    其实,李隆基心里明白,走是唯一的一步棋,可为了脸面,任凭韩国、虢国夫人怎么劝,他都不露声色。

    十一日,李隆基照常入朝,前来的官员仅有十之一二。

    人心彻底离散,可是玩惯了政治的李隆基,登上勤政楼,再次宣布亲征,希冀给他的臣民们以刺激。亲征,人们已经听了多次,可这次怎么也不相信了。

    亲征不过是李隆基稳定忍心的权宜之计,实际是为了西迁赢得充分的时间。他暗中命令魏方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负责西迁事务,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京兆尹,留守西京,边令诚掌管宫阙管钥。

    为了遮盖行踪,对外宣布是见那节度大使颍王李缴将赴镇,让川蜀方面做好迎接准备,安排好行宫。

    为了便于西行,不惊动官民,他住进了北边的大明宫。

    夜深人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奉命整顿大军,厚赐兵士们钱帛,精选出九百匹闲厩马。

    西迁准备工作秘密进行,外人无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