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四章 广西州会战

    自从西进后,林逸每次战前,都喜欢去教导团的参谋营看看。参谋营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流动课堂,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议题,如战斗实例、假设战役目标等等。然后大家参与讨论,持相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计划、论证,而后与持其它观点的小组进行辩论,辩论完毕后由学员长总结出优缺点。这里的气氛热烈,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很能启发一个人的思想,对提高个人的参谋作战能力很有帮助,学员们都受益非浅。

    今天正好有人提出一个有关人民军西进集团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和有可能发生的战役的课题。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人民军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可能是云南南方,这符合人民军一贯的作战思想:先往敌人薄弱的地方发展,求得战略纵深之后,再图其它。”

    有少部分人则认为:“人民军将会北上,那里是云南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如果人民军进入此一区域,可以破坏满清云南的经济,同时也可以得到人民军急需的物质。”

    还有寥寥几人认为:“人民军可能就在原地巩固发展,毕竟这里与广西根据地紧密相连,而且是云南与其南部的广南府,云南与东北部的贵州联系的咽喉部位,与其去攻打敌人的大城镇,增加伤亡,不如掐住敌人的要塞,让他们出来攻我们,我们则可以在野外运动中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因此而推断,人民军将在近期展开中枢镇、或弥勒会战。”持此一观点的人中,就有一个只有十七岁的文弱青年。林逸对他印象深刻,听到过他的两次辩论,这次是第三次。

    林逸每次来参谋营,有时是对发言的人打个继续的手式,叫他们不要理会自己,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讲;有时则站在外面若有所思地旁听一下,然后悄然无声地离开,就好像他从未来过一般。

    这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叫许奂,是许仑的亲弟弟,林逸也是在第二次听他表述观点时,听身边的参谋介绍才知其是许仑将军的亲弟弟。

    许奂听过许多林逸的传奇故事,林逸是他的超级大偶像,在他看来林逸就是神,是那样的完美,特别是林逸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表现,更令他着迷不已。他也很欣赏自己的哥哥许仑的军事才能,但他与哥哥许仑之间还有讨论争辩,而对林逸却只有模仿。

    其实,不只是许奂,人民军中所有的官兵都有这种感觉,没有人去怀疑林逸作出的决定,也没有人去疑问林逸的错误。好多时候,许仑许奂两兄弟因某一虚假设想的课题各有不同观点时,他们都想去问林逸,想让他来评判一下,可又不敢,林逸事忙,没有闲暇去帮他们判断谁对谁错。一段时间之后,当他们虚假设想的课题(其实两兄弟那些虚假设想大多是人民军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可能采用何种战术的问题。)成真后,林逸所实施的战略与所采用的战术大出他们的意料,有的完全不同于他们的观点或是有的更完美地补充了他们的观点,这些都令许仑许奂两兄弟钦佩不已。

    林逸悄悄在参谋营学员们讨论议题的屋外站了有一会儿了,听到几组持不同观点的学员相互辩论,他来了兴趣,走进屋内示意让许奂讲述一下怎样攻打中枢镇或是弥勒城。

    听到自己被林逸点名,许奂平常潇洒自如,神情若定的镇定功夫,在林逸面前也显得有些紧张了。林逸微微地向他点点头,他得到巨大鼓励,极力压下激动的心情之后,开始从容地侃侃而谈:“彝族土司知府中枢镇(今云南泸西一带)与弥勒一上一下,所守卫的军队数量相当,我们只要攻其一城,引另一城守军来援,则可以在途中设伏歼灭之。依中枢镇与弥勒的情况,应该强攻弥勒而引中枢镇清军来援,中枢镇与弥勒途中有条小河,我们可以在清军渡河时进行围歼。”

    “好一个围点打援啊!”林逸心中叹道,“看来,古人不输后世之人啊!”

    听完许奂的讲述之后,林逸没有影响其它人的讨论,只是吩咐警卫下午未时,叫许奂参加中枢——弥勒会战军事会议,而后悄然离开了。

    下午未时,军事会议准时召开,林逸叫许奂坐在自己的身边。许奂看到那么多的将官围坐一堂,开始还有些拘束,看到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没人注意自己,方才平静下来。

    参谋部设定了两套作战计划,一套方案跟许奂上午所说的大致相同,只是把围中枢镇改成围弥勒城,也同样是在小河边设伏。原因是小河离中枢镇近,长途跋涉的弥勒清军到达小河时,不管是精力上还是体力上都可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耗,这样更利于人民军的围歼。而从中枢城高处可以看到整个围歼战役的全过程,这将大大打击中枢清军的心理防线,利于中枢城的攻破。另一套方案是同时强攻两城,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但肯定会增加许多伤亡。

    林逸听取了整个作战计划的讲解,下面的将领在激烈地讨论,他则莫不做声,静静地在思索着中枢——弥勒会战后,对时局的影响和广西州地区可能遭受的困难。最后,林逸决定采用第一套方案,只是改“小河边设伏”为中枢镇与弥勒城中段的“石子山设伏”;另强调歼灭清援军后,要严密封锁消息传入中枢城中。对于林逸这一设想,大家很迷惑,但林逸不说,他们也不敢去置疑。

    散会后,林逸叫住许奂道:“许奂!你就跟在我身边吧!”许奂惊喜不已,激动溢于言表。

    公元1851年7月28日,围城和设伏的部队各进入指定位置,怎样引弥勒清军来援由军情部负责。围城部队采取攻而不破的战术,让中枢城清军产生一种“他们很危险,但只要求得友军来援就有希望”的想法,然后派人出城求救援军。果然中枢清军偷偷有人化装潜出,情报部让人不要惊动此人,一路监视即可。另外林逸命令第一师第二团全体化装成清军,并往勤务部配齐全套清军标准装备,等弥勒清军来救援的消息传入中枢城后,第二团务必骗进城去。到现在各指挥官才明白为什么林逸要把设伏地点改成石子山了。其实,林逸早就想好好利用一下上次战役缴获的清军装备了,能智取中枢城,减少许多的伤亡,何乐而不为呢?这神来之笔,令站在旁边的许奂佩服得不得了。

    战斗正如林逸所设想的那样,弥勒援军被歼,第二团顺利骗进城去,中枢城完好如初地被人民军占领。而围歼了弥勒援军的第四师,又乘胜进攻弥勒城,空虚的弥勒城,在微弱的抵抗一阵子之后,也被人民军顺利占领。

    中枢——弥勒会战的结束,为人民军在云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使人民军有了一块完好的立锥之地,还掐断了云南总督府对广南府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但“暴风雨”也将接踵而来,得悉彝族土司知府中枢镇、弥勒两城丢失,总督府必然会调集大军从昆明和贵州方向进攻广西州地区,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当时的云贵总督为吴文熔,他接到中枢、弥勒被占的消息时,已是三天之后的事了。心燎如焚的总督吴文熔马上召开军事幕僚会议,决定派兵进剿,但谁领兵,带多少兵去?会议中却争吵不休。贵州的清军并不多,还有一部分被派往围剿太平军去了。

    吴文熔见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决定自己亲率云南昆明清军三万人,另一路的贵州一万五千人清军由一个镇标统领,两支部队分左右前往进剿人民军,贵州一路的一万五千人清军从安顺出发。两路清军的行军速度不同,昆明清军到达宜良城时,贵州清军紧赶慢赶还没进入云南地境。

    人民军西进集团参谋部分析,如果以目前两地清军的行军速度赶往广西州地区,到达时至少是十五天之后了。而且,昆明清军要比贵州清军提早五天到达。如果提前到达的昆明清军先期发动进攻,那人民军就好办了,可以利用这时间差,尽全力击溃一方,再去对付另一方。可是昆明清军进驻至路南城后,却再也不未移动过,可能是在等待贵州清军的到来。

    林逸命令情报部加强情报的探悉,清军有什么新的动向第一时间呈报。鉴于人民军西进集团兵力的薄弱,林逸新组建了以教导团政工营与参谋营为基础的新六师。贵州清军到达中枢镇北部的师宗县城时,驻于路南的清军开始重新移动。明白两路清军是准备左右同时夹攻广西州后,林逸命令参谋部迅速制出作战计划,作战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一路,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运动中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