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杨大力

    初春的北方清晨,气温还是会低至零下,但这并没有掩盖住年轻人的热情,一大早,四人用过早饭,便乘车前往长白山深处,客栈老板热情的欢送远方的客人,目送汽车驶离,尾巴甩起一大片尘土。

    他掏出了手机,说了一句话:“他们出发了,有装备”

    进山的道路有些颠簸,车速很慢,车里的人五脏六腑如翻江倒海一样,强忍着没有和自己的早饭再次见面。

    第五琦转向萧然问道:“萧然哥,我一直有个疑问,我们来这里带佛首回去,我觉得事情并不复杂,但是,清远哥为我们准备的装备也太....,不会是有什么其他事吧?”

    “呦,都说你们这一代人心思重,真是不假,你多心了,深山老林的,有备无患嘛,别等到需要时发现什么都没有要好,不是吗?”萧然反问道。

    第五琦点了点头。

    时至中午,大家到达了一处村庄,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萧然对大家说道:“这是我们进山前的最后一个村子了,大力朋友是在山里采药挖参为生的,他家离这里还有十几里山路要走,车是进不去了,一会我们吃点东西,下午步行进山。”

    众人简单地吃过午饭,带上装备,开始向茫茫的长白山深处走去...

    长白山,《山海经》中的“不咸山”,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满族人心中的神山,被誉为大清王朝的龙脉所在,清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定都盛京(今沈阳市),至1912年隆裕太后下诏皇帝逊位,立国276年。长白山则被封山200余年,严禁任何人进山。长白山中埋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有人说努尔哈赤将10多位先祖的遗骸,按照一位风水名士的指点,埋进长白山,才有了后来享国276年的大清王朝,也有人说这是满清王朝的藏宝地,作为少数名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担心水土不服而给自己留下的退路等等。总之,长白山就像山顶的天池一样,永远在世人面前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萧然一行四人,沿着崎岖而逼仄的道路向深山走去,慢慢消失在高大的松树林之中。慢慢地发现,脚下原本的路已经消失,替代路的是厚厚的树叶和随处可见的树枝,腐败的野果。

    “这里会不会有老虎啊!遇到老虎怎么办,我们这里又没有武松,连武器都没有。”李渝儿略带担心地说道。

    “你倒是想看,你也得有这个运气啊,长白山脉的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足20只,再说我们这才哪到哪,即使有老虎也是在更为偏远的深山里,这里距离人类生活的地方还是太近了。”第五琦解答道。

    “放心吧,遇到老虎也不能打,那可是濒危保护动物,它可比你一条小鱼值钱多了”小八冷冷地说。

    “你...哼”李渝儿瞪着眼睛在小八后面玩闹地举起了并不会落下的拳头。

    大家哈哈大笑,第五琦继续说:“老虎还好,没听过长白山当地流传的一句话吗?一猪二熊三老虎,在这大山里要是看到野猪可不得了哦,连老虎和熊也要避让三分。”

    “是啊,成年野猪体重最大可达500公斤,长长的獠牙,加上奔跑的速度,足以掀翻一辆汽车,再加上他那坚硬的盔甲,每年都会蹭树油,在晒干,连枪都未必能击穿。”萧然补充道。

    “原来市场上的猪,有这么厉害的亲戚。”李渝儿低声说,马上双手合十,左右拜了起来“各位猪大哥,我不喜欢吃猪肉的,不要来找我啊”说完,逗得大家大笑。

    “你们看,前面就是大力老哥的林中小屋了”萧然指向前方,对大家说道。

    众人随着萧然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茂密的树林之中,一间若隐若现的木屋映入眼帘。

    大家紧走几步,来到木屋前,门前被人为的垫平一处七八米见方的区域作为院子,房子左边整齐的码放着已经劈好的一尺长的木材,上面搭着简易的棚子防止被雨水直接打湿,房子右边是砌好的炉灶,上面的大锅盖着盖子,从缝隙中钻出的蒸汽让人闻着便流出了口水,灶的另一头与屋里的火炕相连,只要做饭,屋子里的火炕温度上升,带动整个房间的取暖,这就是东北典型的“锅连炕”设计。

    整个屋子是用松木制成,每一根木材整齐的排列,人字形屋顶,简单实用,“田”字型玻璃窗后是具有东北特色的碎花白布窗帘。

    听到声音,门“吱拗”一声打开了,走出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东北大汉,接近一米九的身高,皮肤黝黑,脸上已经出现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寸头,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四方海口,脸庞拱出一层细细的络腮胡须,身穿羊皮袄,绿色麻布裤子,脚上蹬着一双破棉鞋。看起来颟顸,但眼神十分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