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二十章 救人

    钟思淼的突然辞行,在薛子墨的意料之外,如今赵开山率领的起义军正闹得轰轰烈烈,在密州至益都府一带,义军与女真人打得不可开交。

    而此时钟思淼的离去,路上危机重重,薛子墨真心想不通,钟思淼为何在此时突然离去。钟思淼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要冒着遇上乱军被擒甚至被杀的风险,毅然独自一人踏上了返回济南的行程。

    薛子墨除了不解之余,更多的是对钟思淼的胆略的敬佩。换做是此时的薛子墨,断然不敢轻易踏离即墨半步,宁愿整天呆在家里,也不愿去面对战争的危险。

    以身犯险这种事,薛子墨轻易不会尝试,他自小对危险有一种警觉,趋利避害是他小心翼翼生活至今的立身之本。当然,要说上次薛子墨能够站出来与扎古朵对峙,实属薛子墨当时对桃子的一种强烈的庇护之心,对于保护亲人,薛子墨向来无惧危险。

    薛子墨劝说无果,第二日亲自送行至西城门口,离去之前,薛子墨嘱咐,若是遇到那些义军之人,可以找一个叫陆莳的人,到时告诉陆莳,就说自己是薛子墨的朋友,兴许能够免于一难。钟思淼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记下了,然后麾鞭纵马,扬尘而去。

    送走了钟思淼,陆莳也不知道是否已经回到了赵开山的身边。

    稍稍合计了下最近的一些事情,薛子墨发现事情还真不少,兴建墨渔坊的一堆事情幸好已经交由父亲来处理,然而刚刚夸下远海运粮的海口,自己又要忙活于前期准备工作。指南针好处理,磁石也不难获取,若是有一块琉璃,自己还能够给它加装一块盖子,和曾经使用的指南针就差别不大了。然而薛子墨最希望的是有玻璃,自己能够烧制玻璃,玻璃如今用处广泛,无论是制作望远镜,还是用于实验室做实验的试管、杯子、容器,都离不开玻璃。之前薛子墨用于做实验的,都是拿瓷器做替代。

    其实薛子墨此前就已经想要安排烧制实验了,当薛子墨在窑工那定制了一套实验用的陶瓷器具之后,便有意识地想要尽早烧制出一套玻璃实验器具来。

    薛子墨没有烧制无色玻璃的详细配方,但是毕竟上学那会对玻璃的基本构成还是有了解的,知道了核心原料,加以其他辅助材料,高温烧制,就有可能烧制出玻璃。

    原本想要将烧制玻璃之事留待日后再做计较,现今却不得不提前规划起来了。想到此处,薛子墨决定先去县衙找父亲商议,将此事日程给先定下来。

    …………

    薛慎正在衙门里听着墨渔坊兴建进度的回报,如今墨渔坊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兴建,如今主要的坊市架构已经有了,还按照薛子墨的要求,将坊市中的道路统一为能通过四架并行的马车,大约为六米。如此宽的道路,一般只有城中的主路才会如此修建,而且还是不小的大城。

    面对众人的疑义,薛子墨曾道:“在我的构想中,墨渔坊是未来的海鲜之都,到时将会有大量的客商来墨渔坊采购各式各样的海鲜,遍销九州。墨渔坊,海鲜之都,将成为即墨的一个代名词……”

    当时在场的大伙对于薛子墨的海鲜一词颇为不解,平日里人们称呼海鲜为海错,海鲜一词此时的人们还未曾有听说过。直到后来墨渔坊一朝扬名,海鲜的鲜美味道被世人所追捧,人们才对薛子墨的海鲜之名,有了深刻的认同。

    “大人,墨渔坊造船的几位船匠,似乎对船体的构造样式无法统一意见,他们的说法各执一词,如今前期的轮船建造,陷入停滞。”前来汇报情况的差役说道。

    薛慎听完,不由得皱了皱眉,这些船匠都是出身于给普通百姓造的小船,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造如此巨大的海船,一时间没有经验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如今上哪给他们找专业人士去呢?

    这时薛子墨正好经过人通报进来,薛慎见到自己的儿子,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这段日子以来,薛子墨带给薛慎的惊喜不断,总能给出常人无法想出的计策,他的到来,不由地增加了薛慎的信心。

    “墨儿,你今日怎么来这了,可是有什么事?”薛慎挥手让差役退下,关上门和薛子墨道。

    “父亲,我今日过来,确实有一件事想和父亲商议。昨日不是说过远海运粮一事?我需要制作几样仪器,需要用到一样材料,而这材料现今无法买到,但可以想办法将其烧制出来。”

    “烧制?你说的是何材料?”薛慎一愣道。

    “我称呼它为玻璃,世人也称为琉璃。”薛子墨道。

    薛慎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脸惊疑地道:“琉璃?你说你可以烧制琉璃?此乃西域秘法,你何时懂得烧制琉璃之法?”

    薛慎真的是被自己这个儿子震惊到了,西域流传过来的琉璃价值连城,堪称比黄金还要贵重之物,而琉璃又是珍稀且易碎制品,更是抬高了它的身价。琉璃一般只流传于上层王公贵族之间,普通百姓,想要见之一面都不容易。

    如今薛子墨开口闭口就要亲自烧制琉璃,怎么能够不震惊到薛慎呢?

    “先不论你何时如何得到琉璃的烧制之法,为父且问你,你有几成把握能够烧制出琉璃?”

    “十成,只不过需要多试验几次,就一定能成。我今日前来,就是希望父亲能给我找一处僻远保密之处,且此地最好有足够多的石英矿、长石、石灰石等物,方便就地取材。”薛子墨道。

    “就这些原料,就可以炼制出琉璃?还有长石,又为何物?”

    “父亲,这些只是我所知的一些原料,至于其他佐料,我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才能够得知。”

    薛慎默认了薛子墨的说法,并没有再详细追问下去,对于自己儿子,没必要疑神疑鬼,就算这是自己儿子的一些小秘密,只要子墨还是自己的儿子,薛慎都不会在意。

    答应了薛子墨的请求,尽快并安排人手寻找适合用于建造烧制玻璃的地方。薛子墨接着道:“父亲,海上运粮一事,我虽然当时与陆莳随口一说,但是他突然间不辞而别,恐怕已经回去将此事报知赵开山了,此事如今想来,是我欠考虑了,我应该先请示父亲,请父亲责罚。如今的境况,若是到时赵开山亲自前来谈议此事,我们似乎难以拒绝。”

    “无妨,今日你能亲自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父很高兴,你毕竟还年轻,偶有考虑不周之处,也实属常情,为父又怎会怪你呢?”薛慎听完,莞尔一笑道。他真的很高兴,自己的儿子偶有些聪明才智,却依旧能够反省自身,不骄不躁,如此品性,才是日后能成大事的人。

    “今日暂不谈论运粮之事,现下有一事困扰你为父我,墨渔坊兴建事情紧急,然而如今墨渔坊负责造船的几个船匠,却对海船建造的设计上有了争议,这些船匠都不是造大海船出身,让他们短时间内设计一艘可靠稳固的大海船,确实为难了他们。他们按照现有的方案,建造了一半,却不想由于船身过大,船骨不稳,垮塌了,墨儿可有什么办法解决此事?”

    薛子墨听后,笑着道:“父亲,可还记得我昨日说过,我认识一位船匠,他能够建造海上舰船,只是这位老船匠有些难请,父亲若是能够亲自上门拜访,说不定能成。”

    “哦,此话当真,那墨儿速速带为父前去。为父倒要看看,我这张老脸,能不能请得起这位神秘的船匠。”薛慎一听,顿时迫不及待地道。

    …………

    “……大人,以上就是那薛子墨所说,他说只要大人有信心守住那日照港,他就有办法帮助大人从宋人那里运来粮食。他说了,轮船之事他会解决,远海航行他也有办法成功,我们只需要出人,到时乘船前往宋朝,向宋人求来粮草,以备长远作战。”陆莳对着房间里的几人说道。

    其中一个浓眉大眼,长相粗狂的人看了一眼坐在他左手边的谋士说道:“王伦,可有什么想法,这薛家小儿说的计策,可有几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