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没了师傅的少年

    凡具天下盛名者,高山名川不外乎。

    作为华夏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武当本身在武道上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太为人所知晓。

    明朝张三丰一手太极功夫,创立武当派,衍化出剑意拳意,后世再分化出南北太极,多数已经沦为花架子,不知何时起,去武当的信徒们开始只图烧香游览,山中千年方过,太极之术就如同高楼蜃气之中的浣花仙子一般,缥缈难寻。

    赵千家是个孤儿,被老头子师傅捡回山上,二十多年不曾下山。

    师徒二人在这巍峨秀丽的武当深处自给自足,偶尔上山练功或是砍柴,见着山上道观里的师兄弟们,还能聊上几句。

    赵千家跟他们混的熟,一招半式的也会,可就是耍不起剑。

    师傅说他有三魂入世,先天底子薄,而凡剑戾气重于侠气,于他不益,除非是那秉承万民之意诞生的天子剑,否则赵千家这一世都别想拿剑。

    赵千家不信师傅这番忽悠说辞,自个儿没病没灾的,哪门子的先天底子薄?三魂入世是个什么鬼,老头子三缄其口,说你知我知而已,连天都不让它知道,说多了没好处。

    这种时候赵千家就只是撇撇嘴,小时候老头子给他削了把木剑,小赵同志拿到手还没打量几眼,一口老血就狂喷而出,然后昏迷倒地不省人事,老头子将那把染了血的木剑埋在赵千家床底下,再也不曾拿出来过,赵千家这才茁壮成长到今天。

    师傅丢给他一本《两言录》,篇首就是一句“得成逍遥何辞死,只羡黎民不羡皇”。这本书,赵千家一读就是二十年,却不知道它是何出处,道观经书五千卷,他翻了个遍,没有哪一本提到过《两言录》。

    老头子教他识字读书,都是用的奇怪古籍,不明来历,偏偏常有佳作妙句,发人深省。“千年不知亡国苦,声声啼血向民心”,赵千家不知道这种诗句对应着怎样的经历,一个个似正非正、似邪非邪的,有那么点离经叛道的意思,却让人无力反驳。

    每每这种时候,赵千家都会心神恍惚。三皇五帝、唐宗宋祖的记载,算是最励志的东西,不知这些高高在上的开国皇帝,心里是否也有这些晦涩阴影?

    他心头生出的这种怜悯,让老头子很是欣慰,常说生灵这东西,是这世上最美妙的巧合,万不足一的概率才能诞生的东西,要敬畏呐!

    打打杀杀的事情,赵千家不在行,可敬畏生灵这种事,一听就懂。

    对于下山,赵千家无所谓,就是不愿意离开老头子,打心底的不愿意,老头子总喜欢摸着赵千家的脑袋,说那你等我死了就下山吧,赵千家说好,你死了我下山,等我老了再来这里等死,下去找你。

    老头子终归还是死了,平平淡淡躺在草庐的床上没了生息。

    赵千家呆呆望着老人家安详入睡的脸,久久不肯动,武当观主前来吊唁,说老人家一把年岁活到今天,是寿终正寝。

    所以赵千家没有哭,给自家师傅擦洗干净,换上清爽衣服,和道士师兄们一起给老人下葬立坟。

    观主头上围着白布条,邀请赵千家和自己回道观。

    赵千家摇摇头拒绝,如今这武当山,再没人为自己埋剑养魂,再没人给自己新书古籍,再没人摸着自己脑袋念念叨叨,老头子这一去,自己和他的约定,该作数了。

    观主站在老头坟前,叹了口气,道:“千家,你下山之事,既是你师傅所嘱,我也不好阻拦。但你可知,自我武当下山,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