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章 第六章

    吃完饭姜父马不停蹄出门了,前两天谈的食材供应商还得再压压价格。

    母女两则是话了一会家常。

    北方烧炕的人家很多,以前母女俩这时候总依偎在炕上说话,姜母做点针线活,姜玉喋喋不休的说今儿个又去看了哪出戏,戏班里又有哪个新人登台了。

    南方没有炕这玩意,两人坐在罗汉椅上聊着。

    “咱家什么时候茶都喝的这么好了?”姜玉闲来无事饮了口茶,口感清香,汤色透亮,这可比自己之前喝的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姜母挑了挑眉:“还懂品茶呢,成天和野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等你上了学,好歹在外人面前装也要装的文雅一点。”

    茶嘛,姜玉这辈子是没学过的,是上辈子陪客户喝茶喝出来的心得。

    “高雅的我也会啊,琴棋书画咱多少能来点。”多亏在苏二那蹭的几年私教。

    姜母头痛,那三瓜俩枣就是做做样子的,她自己在闺中时琴艺就是顶好的,能不知道自己闺女是什么水平吗。

    想想自己十三四岁时家里已经开始考虑她的婚事,每天学的都是怎么管家和打理庶务,如果不是遇上了姜玉她爸

    虽然姜家不是那种压榨女儿的古板家庭,可姜玉这孩子都十三了还整天没心没肺的,吃喝玩乐更是样样精通。

    在京城的时候三天两头就钻戏园子去了,人家年轻女孩儿都爱新式娱乐,看看电影,跳跳交际舞。

    她闺女呢,就爱往三教九流的地方跑,可关又关不住这死丫头,送到学校去收收性子也好。

    姜玉要知道她娘这么想的话一定大喊冤枉,现在的电影不仅清晰度低大部分还是默片,咱戏曲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剧情丰富还配合唱念做打,在姜玉这比电影有吸引力多了。

    看她娘眉毛越皱越深,姜玉机灵的转移了话题。

    “这茶是明前的龙井吧,以前家里不都喝雨前茶嘛?”

    姜母回到:“你爹要在家待客,当然得准备些好茶了。”

    “妈,你跟我交个底,咱家开酒楼那钱真不是借的吗?”姜玉慢慢蹭到姜母身边,压低声音问。

    姜母没好气的道:“你这丫头就这么粗心大意,你没看看咱家跟京里的院子有哪里不同吗?”

    那还真没注意。

    姜玉环顾四周,家具倒看不出什么,姜玉对于木材一窍不通,房间里有一个博古架,摆的满满登登。

    不就是些常见的古玩摆件嘛,上辈子她老板在办公室摆满了一面墙呢。

    “你走近去瞧瞧,小心点拿,别给摔了。”

    姜玉随手拿起一个的珐琅彩瓷碗,碗底的落款是四字二行的楷书印着“慎徽堂制”。

    嚯,这要是真的的话这碗年龄应该和她爷爷差不多大。

    还正好是官窑的落款,难道

    我那亲爱的无缘见面的爷爷居然在宫里走私文物?

    姜母似乎看出来她的疑惑,说道:“当年好多嫔妃都走你爷爷的路子拿宫里的东西换钱,当时新皇的母妃只是一个贵人,你爷爷也拿了她不少好处。”

    我就说一好好的御膳房总管怎么就突然撂担子了,感情是怕秋后算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