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〇拾贰◇其庸


    唐新夏有些尴尬地瞄了闵庭柯两眼,只见他正低头为几人倒水,之前的事情像是没发生似的。她略松了口气,小声和哥哥商量,“闵先生虽然帮忙买到了票,却是下周才起航的。我们离了这家会馆,要去哪里安身?”

    她还有一句话碍着外人在场没有明说。这可是他们对比了许久才找到价格最低廉的一家会馆,而他们手头上的钱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没等唐新培说话,乔其庸已经开口道,“这件事我和新培兄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商讨过了,我所在的小学虽然地方不大,但却容得下你们两个人。我之前还埋怨了你哥哥一通,既然到了上海,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就联系我?难道往日的同窗情谊还不值得你来投奔我?何苦住在这样的会馆里,又受白眼又受气?”

    唐新夏闻言看了哥哥一眼,笑着道,“乔大哥和我哥哥是多年的交情,难道还不清楚他的性子?哪里是肯因为自己的事儿去麻烦别人的主?”

    唐新培也道,“你虽名义上是个校长,但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闲钱交学费?我知道你是极不容易的,哪里肯为我这点儿事去麻烦你?”

    乔其庸极其爽快地说道,“这算什么麻烦?你们收拾了东西,马上就跟我走。”

    唐新培却看了闵庭柯几眼,“闵先生帮了我们这样大的忙,于情于理我都该做个东,请他吃个饭。正好其庸也是初次见到闵先生,就当交了个新朋友,我们好好说一会儿话。”

    闵庭柯想到他手绢里的钱,再想到他回汉口的一路上只怕还有花销,就干脆地说道,“今天可是不巧,我出门前已经和姐姐约好要陪她吃饭的。不过唐先生的心意却之不恭,不如改天咱们去乔先生的小学里聚一聚,我也顺便参观一下乔先生任职的地方。”

    既解了唐新培囊中羞涩的尴尬,又结交了乔其庸。

    唐新培松了口气,“如此就再好也没有。”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一拍巴掌,“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好其庸的小学在求英文老师,闵先生是国外留学回来的,英文肯定一流,若是得了空,不妨去其庸的小学帮忙,也算为振兴中国的教育出一份力。”

    乔其庸这几日正为英文教师的事情发愁,闻声立刻双眼放光地盯着闵庭柯看了又看,“那敢情好。就是不知闵先生有没有这个空闲,我们的学校很小,算上我也只有两名教师罢了,闵先生游学海外见多识广,只怕不肯赏光。”

    闵庭柯在国外时就想从事教师职业,听了这话,很感兴趣地点头道,“我才刚回国,正闲着没事做,最是有空不过了。更何况能为教育出力,正是我辈该做的事情。我在国外时,曾听人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我觉得很有道理。年轻人才是祖国的希望,若是中国人的后代人人都有书读,有文化,何愁国家不强大?”

    乔其庸一听,不禁对闵庭柯另眼相看。

    之前唐新培走投无路找到他时,顺带着提了闵庭柯的名字几次,也说了唐新夏打电话拜托他帮忙买票的事情。乔其庸内心深处有些不以为然,如今这样现实的风气下,非亲非故的,不过有几面之缘罢了,谁肯出力帮他的忙?

    等见了闵庭柯后,乔其庸只把他当做普通的世家子弟。

    穿着得体,场面话也说得非常漂亮。像这样的人,在偌大的上海滩就宛若夜空中的一颗星,多如牛毛,根本不算什么。

    得知闵庭柯留学回来后,又听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不禁欣赏起他来。他是个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人,当机立断地说道,“既然这边的事情已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我的小学参观,也让闵先生认个门,下次来好找。”

    他又说起了小学的运营情况。“名叫向阳小学,是我毕业后任职的地方。学校不大,只收容周围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日上两节课,上午下午各一节,也没什么新花样,只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现在有几十个学生,没得什么收入,学费都用土豆地瓜一类的农作物抵算,也都用在午饭中了。上任的老校长有个女儿,也在学校里教书,老校长去世后,我就成了名义上的校长,也不过是多跑些腿多做些事罢了。”

    闵庭柯听了很感兴趣,连问了用什么教材,共分几个班级之类的。

    乔其庸见他问得详细,知道他刚才所言不是夸夸其谈,索性道,“你去见了就知道,学生们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一个个乖巧可爱,让人见了就喜欢。”

    唐新培插嘴道,“闵先生还不知道,其庸虽然任职校长,却没有分文收入,不仅如此,还要做几份工,分担学校的开支,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乔其庸很不习惯这样的赞扬,不太自然地摆了摆手,“一如闵先生所说,不过是出点儿力所能及的力罢了。”

    唐新夏在一旁笑道,“说得我都恨不得插了翅膀去见见了,哥哥,咱们赶紧收拾东西走吧。”

    唐新培和乔其庸见闵庭柯没有反对,取了行李出门,笑着出了会馆的大门。

    刚走几步,身后传来伙计的吆喝声,“小贼,白住了几天房还敢偷东西走人?还不把脏物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