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章 第十一章

    接下来几天我都是认真听课的好学生,最后的环节是组织我们这些学员去参观l市一个重点小学。

    随着人群,我走在整洁、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一个个笑容明媚的学生,我不得不感叹,市里的教育水平确实是遥遥领先于乡村啊……

    单是这一个小学就有上千名学生,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这些都是大多数农村孩子们可望而不及的。

    小学时的我常年待在村子里,又因为没有认真打理,给人留下的印象基本就是一个灰扑扑的、总爱低着头的模样。其实不仅是校园资源,村里的孩子们更缺少的家人的教育与关爱。

    城市里的孩子则大部分都是父母精心培养的,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才艺的表演能力,都更出色。

    看着孩子们精致的手工作品,我不禁赞叹不已。我从小就是手工废,折飞机、折花篮这些简单的,我就算学会了,也没几天就能忘得干净。复杂一些的折星星,折花朵,活了二十多年也没见学会,平时做蛋糕需要用纸盒包装时,都得让人帮忙折。

    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用纸筒涂上彩色,拼成城堡的造型,也有的孩子用各种材料粘贴,完成了一副画作……更不说各种绚丽多彩的油画,文笔优美的作文集,可以窥见功底不小的书法作品,无一不让人目不暇接。

    我和大家欣赏着,赞叹着。

    我最喜欢的是一幅行楷书法作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轻轻诵读道。

    在《滕王阁序》这篇骈文里我最中意的便是这寥寥数语。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区区十余个字便将整幅画面的主体:红色的夕阳余晖和蓝绿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样,白色的野鹭穿插其间,这样的壮丽美景展现在世人眼前。

    再看小作者的文笔,楷行兼顾,直曲方圆收放有度,稳扎稳进,这样出色的行楷手写体显然是下了苦工去练习的。

    大一时我加入了学校的书法社,也曾刻苦练习过行楷手写体字形。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也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而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时则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其实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更高,但是实用性又显得不足,对于欣赏草书,我还太过于稚嫩。

    楷书呢,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

    行楷将楷书的体势、点画变得圆转连带、变化多样。因为在书写时,楷书的成分多,只是略有行书的笔意,因此叫行楷。

    行楷结字也很自由,字的笔画可依据不同连笔位置的需要作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书写快捷,不需停笔、顿笔更长的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取顺势,一笔带过。笔道流畅、潇洒多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

    或许说起来头头是道,然而我的天赋并不高,大学练了几年也不过是个入门级的水平,后来进了医院实习,便无暇分心其他了。

    结班仪式前还让我们各个老师分组进行总结,这样的场面我都是混水摸鱼过去的,不出众,不出错便为好。就这样,为期六天的培训结束了。

    我慢腾腾的收拾东西,人群几乎散尽的时候才走出去,正准备离开酒店时却看到穿着灰色风衣,气度不凡的周叙之。

    显然他也看到我了,迈开长腿向我走来,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一步一步向我靠近。

    “我是故意在这里等你的。”

    看出来了……我内心吐槽道,周叙之一开口就和外表有不一样的反差,可惜我没戳到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