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043新年

    “铃铃铃……”

    不知过了多久,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李浩拿起了一看,是曾黎打来的。

    曾黎说道,亲爱的,你起来了吗?吃早餐了吗?有没有想我啊!

    李浩说道,起来有一会了,早餐吃了一大碗鸡蛋面,自己在院子里晒太阳呢!刚才还在想你什么时候会打电话给我!

    李浩跟曾黎煲了半小时的“电话粥”,两个人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两天,李浩都过上一种退休老人般的悠闲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李妈会准备好一日三餐,他只负责吃就行了。

    晚上抽几分钟关心一下公司的经营数据,偶尔跟曾黎煲一下电话粥。

    随着年越来越近,神州大地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家家户户开始祭祀灶王爷,搞大扫除,迎接玉帝,贴春联、贴年画、贴门神,鞭炮成了小孩们最好的玩具。

    上辈子,李浩参加工作后,自认为眼界开阔了,过年的时候就不太参与祭祀灶王爷、拜迎玉帝这种带一定封建色彩的祭神仪式了,每年过年家里也只有父母还遵循着古老的习俗。

    以李浩现在的思想觉悟,他也不会去抵触这种行为,自己信不信是一回事,这不妨碍他把这种祭神仪式当成一种陪伴父母的活动去参与。

    我们常说小时候过年年味足,现在过年已经没有年味了。

    很多人说因为生活条件好,物质丰富了,我们不缺少过年的那几顿丰盛的吃食,也只有小孩才盼着过年的那点压岁钱。

    原因仅仅如此吗?我们很难用一句“我们长大了,需求层次变了”去概括。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丰盛肉食的渴望,各种过年的习俗和活动也带来了精神层面的满足。

    千百年来,过年这种习俗遵循着这样的价值观:经过一年的劳作,人人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庆贺丰收,分享一年的劳动成果。

    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了,我们有更多有趣的活动能玩,逛街、上网、看电影、泡酒吧这些,哪样不比祭神、贴春联、贴门神这些好玩、刺激。

    也不是说过年的情怀没有,而是有一种叫做传统文化的东西在被人们逐渐丢弃,我们开始过各种洋节日,并引以为时尚、潮流。

    当人们嫌弃自己的文化老土,嫌弃自己出身不好,嫌弃自己作为农民的父母丢人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能丢弃的呢。

    上辈子,李浩作为一个小有成就的程序猿,能力有限,最多也就是在网上作为“喷子”喷一下别人。

    这辈子,他起步的点更高,未来的成就也更大,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就当成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当钱多到变成了一串数字后,人总要有更高的追求。

    后世老马功成名就后,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去种树、做慈善,这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个人的更高层次精神追求。

    直白了说,大佬们的心声是这样的:以前我光顾着挣钱了,现在我对钱已经没有感觉了,我想去做好事,得到人们的称赞,这会让我精神愉悦,得到新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