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二章 崔琰慧眼识人

    理不足则多辩。

    越是没有道理的人越善于辩解,本身无理之人,没有底线原则,多巧言令色,其实只不过是遮掩自己空虚的实质。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其实,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做辩驳,时间会证明他们的正确。

    他们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获成果的一天,惊艳众人。

    层次相同的人,无需争辩;层次不同的人,何需争辩?

    情不足则多仪。

    孔子云:礼者,敬人也。所谓礼节,并非阿谀奉承的繁文缛节,不过是内心保持着对人的基本尊重与敬意。论语有云:人无礼,无以立。说的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论语又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是:尊重别人的人,也能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

    都说凡事过犹不及,正因为“礼”在中国人心中之重,很多中国人在日常交往中特别怕“失礼”。因此,他们准备好了一整套应对各种场面的客套话,甚至可以配上各种表情,还有演戏般的动作,可以让自己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殊不知在你与对方刻意保持礼节的同时,你也在拒人于千里之外。

    越是陌生人越应该注重礼节,因为这个时候双方都不了解,共同的礼节性的语言和行为可以避免误判,对双方正常交往和达成共识有帮助。这个时候,礼节就是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

    但如果本就是很亲近的人,双方已经互相了解,再表现得彬彬有礼,这样的一种客气并不会使与你亲近的人觉得受尊重,反而会感觉疏离。

    一路之上,莫连山通过识人术的对照,将陈到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去验证。

    几天之后,来到邺城的陈到,没有直接去找袁绍,也无法直接找到袁绍,而是他听出崔琰的府邸,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