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节

    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yín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这段话的大意是:你所研究的东西,那些人连骨头都腐烂掉了。只是他们说过的话还在而已。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运到了则要打起精神主动驾驭局势;时机不对,则放松心态,随缘做些事情就可以了。我听说,真正的富商大户,绝不张扬财富;有大德之人,看上去反而愚态毕现。所以,你应该去掉自己的骄狂之气、多欲之心,以及面子上的虚荣和胡思乱想。这些于你的身心毫无益处。我所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

    “道德”究竟是什么2

    被周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一番奚落以后,我们尊敬的、当时尚未修行到家的孔夫子显然被震撼了。回来以后他告诉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人间自有高人在。

    孔子的儒学中谈“道”比较少,主要内容是从“仁”开始讲的,自然有局限,因此也有很多弊端。但是它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成为了在中国影响最广泛的一套学说。究其本源,与老子讲的是相通的。也有很多人,包括吕思勉、鲁迅、郭沫若和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认为老子的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儒学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道德规范并不是什么人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东西。在本质上,它是与人类相关的客观存在对人的要求。比如我们现在常讲的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团队精神,它也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而是有客观基础的。

    在我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一个关于团队精神的问题:“我们出去做团队拓展,大家都表现得很好,感觉也非常好。可是回到办公室以后,大家很快就又和原来一样了。这是为什么”用团队拓展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团队精神,有点像企图用童话来教育成年人,除了娱乐之外,不会有多大的实际效果。拓展训练是人为创造的一个环境,每个人都清楚这是假的,而且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做。你按照大家的期望做了,对你也不会有坏处。

    回到办公室,对不起,今年奖金就1000元,你多拿一分,我就少拿一分,冲突就来了。咱俩是平级,上头有一个职位,你上去,我就上不去了,咱俩怎么合作

    团队精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团队的利益,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只有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利益的存在,才会建立起团队精神。反过来,如果没有共同的利益,或者说共同的利益不足以超过个人**争取到的利益,那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所以在企业中,团队精神不是说教,而是由企业这个利益共同体的本质决定的,是有客观基础的。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个客观基础,并且企业家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这个客观基础,大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有团队精神了。没有足够大的共同利益,认识不到它的存在,谈团队精神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道德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伦理说教问题,而是一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你认识到什么程度,能把握到什么程度,你的道德就会达到什么高度。如果你真的在这个意义上德行很好,你的秉性和才干都会有相应的变化的。

    当然,人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只好用伦理纲常来约束他,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后来中国宋代开始的程朱理学搞的很多都是这种事情。其中有很多背离了中国文化的本意甚至走火入魔的内容,比如简单地将伦理纲常等同于“天理”,把“正道”解释为“中”。这些错误的东西残害了无数无辜百姓。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确实也产生了不少的垃圾。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尽管不完全正确,但有它的合理性。

    但这些都不能否定从本源上讲,道德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把道德变成一种说教,是因为宣讲者自己并没有透彻地理解它的本质。

    道德的客观性与前面讲过的价值观带来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本质上是同一回事情。人不是世界的主宰者,我们的行动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对于那些我们通常认为有德行的人,如果你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他们彼此仍有不同之处。

    **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建议大家在分析事物时,要有点认真仔细的态度。当然还要能跳出来,不陷入到琐碎之中而失去本质。

    比如有的人可以兼济天下,甚至舍生取义。有的则只是独善其身。知识分子里第二种人比较多,特别是小知识分子。就是说我只独善其身,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我不去闯红灯,我也不抢银行。但是你让我付出很大代价去做一件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的话,我还是要考虑考虑的。我要患得患失地权衡一下代价有多大,是否值得去做。这是知识分子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当然,可能是因为知识分子受教育多,自然想得多,所以容易纠缠,这方面的问题就容易显露出来。

    **对知识分子有一些看法,我想可能与这个问题有关系。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前几十年,知识分子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是紧俏产品,不像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还挺难。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他觉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一再要求,乃至动用行政手段让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积极贡献于社会。显然对许多人来讲这有点强人所难了。

    不过经历过几十年血雨腥风和枪林弹雨考验的人,在行动尺度把握上必然与我们这些在歌舞升平的和平环境中长大的人会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历史问题,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因,这叫做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课上讲的,是真理。

    道德对职业的影响

    讲了半天抽象的理论,那么道德对我们的职业选择有什么现实意义原则上讲,社会是要求职位高的人,德行要好。任何一个比较正常的社会里都会是这样。

    拿当今如日中天的美国作例子。前几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轰然倒下,其高管有人自杀身亡。我的一个朋友刚开放就去了美国留学。他是“”后出国成为美国上市公司ceo的头几个人。一起聊天时我就安然的事情向他请教。因为我觉得那些人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想不开而走上绝路。他告诉我说,在美国社会,如果一个公司的核心高管有严重的个人操守问题,比如个人偷税漏税等非法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这个人基本上只能从这个行业滚蛋了,不再会有人用他。

    美国社会可以宽容他们的总统在办公室里与实习生偷情,可是波音前两年有一个核心高管,因为和女员工有暧昧关系,被发现后就只能离开。西方社会自“二战”以后平稳发展了很多年,在这些个人职业操守方面确实做得比较好。到整个国家层面,就另当别论了。前面也提到过这个问题。美国总统的事情我们先不去管,在企业和社会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人如果处于很高的位置,你的言行,对整个组织和社会是有强烈的示范或暗示作用的。要想让一个组织和社会正常运转,是不允许胡作非为的事情随意发生的,因为这会侵害大家的利益。这是社会的基本秩序。为了保证社会和组织的正常运行,高级管理人员就是要做出更好的表率。

    所以,你要想在社会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就要有相应的德行。中国现在不也是在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吗当然,社会不是总处于正常状态的。所以大家在现实中可能看到很多不同的现象。

    道德的改变

    既然德行如此重要,那么能不能改变

    这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前面讲过,人的价值观是由三个因素形成的,要改变它很不容。所以我在用人,或是跟人相处的时候,采取了一种比较简单化的做法。我不去改别人的德行,只是去选择有合适德行的人。一次面试看不明白,干一年总能看出来的。

    既然如此我还来给大家讲这些干什么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另外,尽管德行很难改,但是只要你有决心、有恒心,还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你们个人的选择问题了。

    在佛教中讲,人人皆可修成正果,就意味着谁都能改变自己的德行。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

    在我的印象中,西方经过了文艺复兴进入资本主义以后,主流的想法是:人性就是这样,是自私的,因为每个人都带有原罪。他们就想办法接受它,然后找一个方式让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相处,不出大的问题就行了。他们相信在上帝面前的忏悔,然后由上帝来拯救他们,他们把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交给了上帝,然后自己去寻开心。

    的想法不是这样。他认为能改造人性,只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生产力发展带来物质极大丰富,人性就会改变。基于人性完全是后天环境决定的假设,必然会推导出能建设一个人人为公的**社会这样的结论。但是他的想法不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西方主流文化是对人性的放纵,而则是对人性期望过高。它们看上去像是两个极端。不过这也是西方文化容易出现的问题。

    那么中国文化呢中国主流文化一方面探索在现实的基础上大家能够和谐相处的方式所以孔子强调礼仪,后来逐步搞出了“三纲五常”等东西;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相信并且期望每一个人在此生中能够提高自己,在人性上有所长进。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努力引导大家向“上”走。中国人相信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而不是把生命中最为本质的问题交给一个上帝之类的万能之神来解决。因此我们强调教化,要改变自己的心性,要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王阳明讲:“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说“格物”是一种人生向上的努力。我们把孔夫子尊为“至圣”,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大众的教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