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四章:地主家也得过年啊?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李邦华挪京三营祖田安置汰撤人员的方法,给了小朱一个启发,那就是安置山陕的流民,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挪出土地来。这土地的来源,总共有四各方面,犯官家田、垦荒田、丧家的无主田,再有便是代王等藩王的王田,藩王的田产很多,小朱便下旨意,逢十五抽一,贡献朝廷,用来安置流民。同时严令,三年之内,不管是谁,都不得抽收税赋。

    曹化淳在勇卫营的规制定好后,笑嘻嘻的对小朱表达虚假的请罪和真诚的感激之情。然后递了一个五人名单给他,小朱先是全拿给李邦华了,特意问了问李邦华,这些人怎么样?除了其中一个勋贵的远亲比较混蛋外,其他的人都勉强。于是小朱赐了李邦华一把尚方宝剑。并留了一封密旨给他,此五人,可以先斩后奏。

    这件事情曹化淳并不知道。

    但曹化淳却清楚的知道一点,小朱对他接受贿赂的事情很反感。因此也老实了几天,但是小朱的后宫这些人,不会让他太清闲的。

    眼见崇祯元年的11月就要过去了,小朱终于等到张彝宪的消息,但不是张彝宪本人传过来的,而是言官和地方官员的弹劾文章。

    张彝宪管理的田地总共是38万亩,宫里用的主食、棉丝、瓜果、蔬菜、胭脂、水粉、香薰、染料甚至木材,都是从皇庄的物产中得到,有此可以看出,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体贴农民的帝王,他能不打扰农民的,就尽量在别的地方想办法。

    这个祖训给张彝宪造成很大的困扰,那就是尽管皇庄的田地也存在荒芜的现象,但依然各有用度。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从备田中选择相对较富饶的土地,加上皇庄中的良田,用来恢复祖制中约定的物产种植,剩下七拼八凑的26万亩田地进行了红白薯的种植。他的标准是,先尽着宫里的祖制,然后再搞试验田。他这么做的原委,正是红白薯不挑地的理论支持。

    并且这38万亩在他的管理下,均获得了大丰收。但随着丰收的来临,问题出现了。备田大部分被用来恢复宫里的供给栽培了,红白薯的田地多数是原有皇庄的土地。

    而根据小朱最初的旨意,那些备田都划归给了地方政府。大明律,划归地方多少土地,就要上多少土地的重税。这个比例要远远比民田的税赋高很多,户部也因此在年初派发了税册给地方。

    而眼瞧着丰收在望,张彝宪的小脑袋开始运转了:红白薯是皇上叫种的,备田的农作物又是为宫里预备的。那么,为何不把这些东西全卖的卖,存的存,剩下的全孝敬给皇上和礼妃呢?他的脑海中根本没考虑到地方的难处。

    一共二十多个县府的县令们,也察觉到张公的花花肠子,于是他们在单打独斗不见效果后,携手连襟的找到了张彝宪。

    “税册早发,红白薯试种的明刊也早发。请张公尽快将备田划给下官等人的衙口之内,也好为国家多上交点税赋,造福一方百姓才是。”

    无论备田还是皇田,因为张彝宪有圣旨在手,所以必须张彝宪先分划给他们各地政府,他们才能计算和清缴税款。但张彝宪的脑袋摇了摇。

    “备田所栽,乃是祖制中约定给宫里的物产。划归给你们,我拿什么给宫里啊?”

    县令们早探讨过这个问题。

    “是以,下官等今日才来与张公说项,能否将皇田暂由吾等代为管理,待今年秋赋结算后,再一并归还张公主理。张公经营有方,熟知农事。吾等快马亦不能及,无论皇田或是备田,都要赖张公之才。吾等只需将税册约定的数据结清便可。每年不过2月而已。不知张公意下如何?”

    “大胆,尔等竟敢用私田换皇田?你们不想活了吗?”这个方法其实也算不错了,但张彝宪根本不就不想给地方留一分利,他想的就是,缴给宫里越多越好。

    “张公息怒,其实下官等也商量过,历来税册之数,皆列损耗在里面,现在吾等愿将损耗的八成托与张公,还望张公成全。”

    大明官员的俸禄非常低,为了应对这个措施,200多年来,税册损耗历年逐渐增加,现在已经高达16%的比例了,这块损耗,就是官员活命的本钱。这些县令能够把损耗中的八成拿出来,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了。

    “不行,不行,如果一县之地还可以,但是你们这么些人,风声太易走漏,不妥不妥。”张彝宪倒挺直接,公开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那下官等今天写联名据保信与张公,一人说破,众人皆受同罪。这样总可以了吧?”

    “啊呀,如今秋忙将近,还是等秋忙后,再商议吧。到时候,真金白银,明仓明库的,列位大人结算税款不是更方便不是?”张彝宪始终是油盐不进。坚决不同意把皇田和备田分开来。但是也留个活口,让大家秋忙后再商量。

    20多个书呆子县令就回去了。

    活口,是留给张彝宪的,给他们的,最多是个活口两个字而已,于是,张彝宪在秋收入库之后,就不见了踪影。这也是这么长时间,这家伙一直没给小朱写信的原因,躲债去了。

    20多家县令联名发出通缉,只要看见张彝宪,立刻抓起来。他们已经被各自上面州省的布政使催的快疯了。

    张彝宪则通过几家皇商把这些作物给收购了,总算他还留个心眼儿,谁都能卖,就是没卖给田家。皇商提货,地方政府也没权力阻拦,眼瞧着这些分不清是宫产还是他们税产的货物被提走,这些个县令几欲抓狂,于是,各自找各自的座师。把这事情一说,他们的座师如今也都是南北直隶的部堂。于是这些部堂愤然而起,发动言官弹劾张彝宪,同时也把小朱给弹劾了。理由很简单,与民争利。

    看着这个奏折,小朱气乐了。

    “张彝宪这小子,被痰给迷了心窍是怎么的?他不会真携款外逃了吧?”

    金茂和陈浩两人,因为交待过家人,张公可既是皇上的红人,也是皇上宠妃的红人,你们可千万别得罪了他。除了金陈两家人之外,就是宫里、厂卫、京三营裁撤的人,这些人今后的身家性命全在张彝宪手心里攥着,自然也不敢得罪他,于是,全天下都在问:“张彝宪卖的钱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