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进退两难

    当年,欧之洋从上海电力学院以优异成绩分配到省城电力系统,在一帮年轻大学生中很快就脱颖而出,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提拔为省电力局下属一家热电厂技术科科长。第四年,成了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

    作为企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轻有为的欧之洋很快进入省电力系统的干部储备库。这一年秋天,接到上级通知,去省委党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与研究专题培训。

    也许是欧之洋敏锐缜密的思维,妙语如珠的发言,抑或是英俊潇洒的外表总之,他莫名地被班上多位来自各条战线的单身女精英暗恋。不过,大部分的精英还是比较矜持的,远远欣赏,但就有一个女孩,勇敢地向欧之洋射出了丘比特之箭。

    她是本省某大型医院行政处刚被任命的副处长王肖音,时年27岁,父亲是一家国有银行省分行的行长。做行政工作的人一般都比较干练,不喜欢拖泥带水,所以王肖音决定主动出击。她在欧之洋的笔记本里夹了张纸条,约他下课后去市中心的某饭店吃饭。

    可惜勇者千虑,终有一失。她不该拉上自己的好友蔡静壮胆。蔡静在市地税局税政一处工作,刚毕业一年。和风风火火的王肖音一比,她显得如此的青涩文雅,在王肖音忙着点菜,和欧之洋交换学习心得的时候,只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两句,竟是恰到好处。

    正是她截然不同的气质,端庄清丽的面容,引起了男主角的注意,觉得她正符合自己心目中爱人的想象。剧情就此忽然改写。培训结束的时候,两个人已经互相深深吸引。不久,他们结婚了,过了两年两地分居的日子。再后来,儿子欧文就出生了。

    家,安在了省城G市,欧之洋奋斗的目标就更明确了。欧文八个月的时候,他报名参加了省电系统干部对口援藏选派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考核。

    蔡静没有因为孩子小而拖后腿,相反,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在她的心里,欧之洋不仅是头牛,还是只鹰,必须放手让他自由翱翔在蓝天下。

    对于蔡静的理智与大度,欧之洋是心存感激的。起程时,正好过完三十岁生日。他辞别了牙牙学语的儿子,毅然奔赴那片遥远落后的土地。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因为通讯不方便,一个星期才能打一通长途电话,而且要去离驻地30公里外的康卓乡邮局才能打。就在这间只有两个人的小邮局里,欧之洋因为儿子一句含糊不清的“BA,BA”而激动,因为听到儿子会走路的消息而欣喜,也因为有一次打回去久久没有人接而失魂落魄(后来知道儿子突然发烧,蔡静抱他去医院挂急诊输液)。

    其间的酸辛苦辣,岂是一言能尽的?!但回过头再想想,对于长长的人生而言,两年不过弹指一挥间,欧之洋依旧认为,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于他的性格、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仕途,都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终于在儿子快上幼儿园的那个春夏之交,欧之洋回到了G市。援藏工作总结汇报暨表彰大会告一段落不久,一纸调令,将他从热电厂直接调到了省电力。

    自此,他开始了平步青云的辉煌历程。从基层到机关,又从机关回到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直至今天,成为Z省标杆型上市公司宏博电力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此刻,欧之洋把自己裹在袅袅上升的香烟烟雾里,想得出了神,烟头差点灼烫了指头。

    到底有什么理由,能让蔡静离开自己呢?

    缺乏感情基础?性格不合?黄脸婆不再有吸引力?还是夫妻间学识地位差距太大,已经没有共同语言?

    罗列的种种理由,在欧之洋自己看来,都如肾虚般,底气不足。

    一直以为,他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驾驭在两个从未碰面的女人之间。一个温良贤惠,把后防线修筑得固若金汤;另一个年轻貌美,是他的青春宝和不老药,是另一种动力源泉。两者都让他付出了真感情,两者都让他无法取舍。

    以他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他知道,离婚,成本着实太高,对他而言,也似乎太奢侈了一点。当时针指向凌晨两点半的时候,他决定,蔡静这儿还是暂且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