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一十章:放截

    卢植一旦做下决定,汉军机器随之转动。

    但战争是一场迷雾,敌我双方都在这迷雾中互相揣测、摸索。

    卢植部主力并河北军共一万五千军在十二日的清晨开始排出栅垒,其军大体分为三部。

    一部为幽州突骑两千。这是河北汉军在荥阳之战留下的底子。其主将仍然是宗员。麾下四部。分别是白马校尉公孙瓒、前军校尉崔钧,左军校尉盖彤,右军校尉卢芳。

    一部就是中军主力的北军五校六千人。屯骑校尉士孙萌领精骑八百;越骑校尉领周忠领游骑一千;步兵校尉韦端领西北材官两千;长水校尉魏杰领胡骑八百;射声校尉第五儁领弓弩手一千。

    还有一部为河北郡县卒七千人。魏郡精卒三千,赵国郡县卒两千。常山国郡县卒两千。

    本来还有董卓部三千河东选锋,但之前他们已经派往南线了。

    所以,此时鸡泽边的旷野上,旌旗蔽日,汉军人马过万,无边无延,就这样缓缓向着青州黄巾的联军压了过去。

    此时,五里外青州黄巾的大营,也是鼓声大作。

    不断有哨骑将远处汉军的动向送到大营内。

    “汉军已整兵。”

    “汉军已出营。”

    “汉军距此五里外。”

    ……

    羽檄飞传,青州黄巾的大营内一片肃杀。

    青州黄巾的总帅祭孙昨日一夜未睡。

    鼓声震撼中,祭孙望着那面六节仗大纛,思绪万千。

    昨日军议,泰山军的张旦就建议扎根壁垒,与敌做长久对峙。只要等渠帅歼灭河南汉军后,回师北上,然后再反攻。

    张旦说的很有道理,祭孙一开始也是做此打算的。

    但最后祭孙还是放弃了,他决定倾军与汉军决战。

    这不是祭孙的自大,觉得自己队伍被泰山军整训过就能和汉军一拼了。这也不是祭孙失了智,明有稳妥的守策非要去自寻死路。

    这是祭孙的大勇气。

    祭孙为何要带师与汉军决战呢?全因一个气。

    自广宗事变,太平道上层相互倾轧的后果已经传到了青州黄巾中。

    这些为了理想,为了实现人人保暖的大志而离开家乡,远涉大河,来到河北厮杀的青州道徒们,失望的发现过去道使们说的都成了谎言。

    汉军是那样的强大,友军是那样的倾轧。那这理想如何实现?谁还在乎那理想?

    所以,祭孙就要通过这一决战,告诉青州所有道徒和黄巾们,那理想还有我们在乎,还有我们在实现!

    我们可以死,但理想不能灭。

    我们可以亡,但那人人平等、保暖的太平盛世却必要到来。

    汉军强大又如何?

    我们青州黄巾照样敢战!能战!

    所以他于众军吏面,问了大伙三个问题:

    “尤记得我们加入太平道的初心吗?”

    “尤记得我们起义的初心吗?”

    “尤记得我们转战河北的初心吗?”

    这三个问题直说的在场人都沉默了,也让他们重新回忆起那份初心。

    那是不畏强bào,不愿做牛马,不甘当人畜的怒吼。那是想让后世子孙能生活在一个保暖、安康的太平之世的心愿。

    所以,他们加入了太平道。

    他们丢下了犁锄,笨拙的拿起了刀剑,誓要用手中的武器夺取自己的尊严和生活。

    就这样,在众人的回忆中,祭孙继续道:

    “自四月起事,我们已经死了太多的人了。他们或死在豪强之手,或死在酷吏的报复中,或在与汉军对阵中英勇就义。现在我们能活着,还有什么奢求的?我只问一句,同道们能死,我们就死不得了?”

    “既然早死晚死都是死!那就让我祭孙做那先驱。如果那黄天的理想已经被所有人给遗忘,那就以我祭孙的血来唤醒大家。”

    “我们就在这里,在这河北大地上,与汉军决一死战。也让敌人们都知道,当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说小民从来不可欺。他们高举着犁锄无畏的向着战车冲锋。他们康慨赴死,为了那黄天理想,共赴黄泉!”

    说完这些,祭孙用刀划破了手掌,然后在自己的额头,两颊画了三道血印。

    这是血誓!

    其余黄巾众将见祭孙如此,也纷纷抽出刀,划破手掌,作了血誓!

    最后,祭孙带着众将面东方家乡的位置,立誓:

    “今日我等以血为祭,为我黄天理想,捐此残躯,照太平盛世。”

    血誓凿凿,回声良久。

    ……

    而现在,东南风大起,军旗猎猎下。

    祭孙望着面前大军齐整,喃喃道:

    “这天下义已丧绝,所以才有黄天降这太平之义。如天下真的要灭此义,就不会让我太平道应运而生。而既有我太平道,那这汉军又如何能灭绝我道。”

    “我太平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等可死,但这太平之义是灭不绝的。”

    念此,祭孙的信念越发坚定。

    现在,汉军已经出营,距离己方大营还有五里。

    于是,祭孙将黄巾系紧在额头,澹澹对边上的徐和道:

    “开始吧。”

    徐和此时一改往日的黄衣黄袍,穿上了一袭盆领铠,他转身对后方力士高吼:

    “擂鼓!”

    众力士传令:

    “令,擂鼓。”

    于是,后方八十一名赤膊黄巾力士,肌肉遒劲,拿两鼓锤开始在号子的呼和下开始敲击各自面前的牛皮大鼓。

    然后在这激烈的战鼓声中,绵延十里的营帐开始苏醒,无数黄衣黄巾的黄巾道徒们走出军帐,在旷野上汇成一片黄色的海洋。

    黄巾军们在各营道使的组织下,用清水擦拭了下脸庞,然后以营为单位,面对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祷告。

    这是青州黄巾的日常,但这一日的祷告却显得格外肃穆。

    因为在场的所有黄巾吏士们都知道,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次祷告了。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org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有些人常问,如何才能认真对待每一天。

    答桉就是,将每一日都当成你人生的最后一日。

    而现在,在这鸡泽之畔,这些年轻的黄巾军兵们就感受到生命的最后一日。

    他们努力呼吸着空气,虔诚的对着东方叩首默念。

    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相信教义了,但这一日,他们却比以往所有时候都虔诚,因为他们发现,这一次,他们是在为自己,为自己的理想而祷告。

    四万之众的祷告,每个人就是念得再小,汇聚起来也是雷霆。

    那声声念祷,在这旷野中越传越远,直到天边。

    祷告声中,又是数骑奔来,高呼:

    “敌距我四里。”

    人群中的祭孙继续埋着头祷告,恍若未闻。

    万众一心在诵祷,汇聚在一处,激发出浩瀚的力量。这就是集众之力,惊醒无数过冬的鸟兽,也扫破这天地的阴霾。

    天,它放晴了。

    祭孙的声音越来越大,脸色的庄严肃穆也越来越盛,等唱完最后一个字,他使出全身气力大吼:

    “敲出战鼓!”

    那八十一名力士知道此战之利害,再不惜气力,敲出密集而又雄浑的鼓点。

    祭孙站在高台,对旷野上的黄巾将士们高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战啊!”

    旷野上,黄巾将士们根本就看不到也听不清祭孙在说什么。

    但他们所有人都高举双臂,热泪盈眶,怒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战啊!”

    ……

    不远处,泰山军的东征军三千人也开出了营垒。

    青州黄巾那肃穆的祷告传到这里。

    张旦的扈将潘章听得浑身激灵,他忍不住对正深思的张旦道:

    “校尉,你说他们那些青州黄巾怎么都信这些东西。哪有什么黄天啊!要是真有黄天,能让我们穷苦人活这么苦?”

    说完,潘章还对自己的队将郭兴道:

    “小郭,你来说。你信那黄天不?”

    郭兴就是那位在敖仓中结徒隶做内应,向泰山军开了壁的豪杰。此时是张旦中军的一名队将。

    郭兴被潘章点,不得不道:

    “小的也不懂这些。但这年头,能为咱们穷苦人说上话的还有多少。所以,那黄天在不在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这话说的潘章一愣,琢磨着还有几分道理。

    张旦静静听着部下们讨论。

    他们或不屑,或不以为然,即便几个看好的,也是像郭兴一样,觉得喊出救济贫苦的口号就已经不错。

    至于真正对祭孙等人的坚持有了解的,一个也无。

    面对部下们的反应,张旦也不知道该喜该忧。

    喜的是,泰山军众军吏受黄巾军的影响很小,忧的是众将对黄巾军的精神信仰竟然完全无知。

    张旦至今还记得,当年渠帅抱着老亭长的尸体,与众人一起宣誓的场景。那时那刻的情绪就正如祭孙等人此时此刻。

    于是,张旦望着北面数万人吟唱的场面,不禁对潘章等人道:

    “你们不懂,以后你们就懂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是一种倾山覆海,改天换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