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七十八章 血殿

    此时在殿外,杨彪的耐性已经耗尽。

    他再忍不住对当头的刘松道:

    “宗正,这个时候咱们该进去。哪有圣上不虞,臣子却不在的道理。”

    刘松当然知道杨彪说这话的深层意思,那就是如果皇帝驾崩了,但他们不在,就没准给殿内那些内朝臣矫诏的机会。

    此前宦官集团之所以能镇压党人和士大夫集团,就是因为这些宦官矫诏调动城内的军事力量。

    但刘松作为宗室,维护皇家的威严就是最大的道理。

    没有圣上的传旨,私闯前殿,那是何等忤逆不尊的行为。所以即便刘松心里也是如杨彪一样担忧,但还是忍住了。

    他面无表情:

    “臣子的道理就是陛下让我们到哪就到哪,别那么多心思。”

    这话说得有点重了,杨彪毕竟也是三公之一,还是如今清流之柱,这么说让杨彪有点下不来台了。

    但又如何呢?

    刘松对杨彪的跳脱实际上是非常不满的。

    他也隐隐约约听说杨彪结社了一批士族少壮,要学当年陈蕃那样,举行兵谏,好彻底铲除宦官们。

    但这种举动在如今的局面下可以说是非常不智的。

    前线函谷关已经大战,本来陛下不虞就已经影响了前线士气了,要是再爆发内乱,那关西还能抵挡住关东?

    所以对于杨彪这种不顾大局的小动作,刘松绝不容忍。

    杨彪见刘松这么食古不化,还想再劝,就见其人已经拂袖背着自己。

    杨彪大怒,难道他就是好相与的?

    就在他破口要骂的时候,太尉马日?就拉住了他。

    马日?出自扶风马氏,是本朝真正的戚室。别看他杨彪出自弘农杨氏,但真要论,这马氏才是关西第一。

    所以当马日?拉住杨彪后,他就是有气也没法发,只能远远对着刘松嘲了句:

    “竖子,诚不可与谋。”

    在杨彪和刘松这边闹的时候,人群的后面,刘范额头冒着虚汗,正不断瞅着人群里的其他人。

    这些人和他一样都是胖大打扮,朝服里一定是穿了东西的。

    这几个或是杨氏的门生,或是心怀忠义的僚属,锐意进取。总之这些人是关西朝廷里的少壮派,平日皆以杨彪为魁首。

    这些人有十二人,分别是刘范,李约、韩贞、李舆、马宇、王璠、郭行、罗立、孟琯、顾邕、魏纪、魏艾。

    这十二人就是杨氏的十二虎将,这一次铲除宦官们就是他们和杨彪等人策划的。

    而且这些人不仅自己策划,还要自己动手。

    这就是汉士之烈。

    千万别觉得这些人都是什么幸进之辈,只是想在大事中谋得一份富贵。这里面哪一个都是有身份的。

    如刘范就是益州刺史刘焉的长子,妥妥的宗室之后。按道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种动刀兵的事怎么也轮不到堂堂益州刺史之子来做。

    但刘范偏就做了,而且还是这个集团里的核心人物。正是他鼓动杨彪为汉室计,当断则断。

    而如李约、韩贞、李舆等,都是关陇的巨室子弟,举荐入朝为郎。这三人素果敢坚毅,志勇决略,在被刘范聊了几次后就毅然加入了杨彪这个队伍。

    然后像马宇、王蟠、郭行、罗立、孟琯、顾邕、魏纪、魏艾等,不是来自扶风、就是来自太原、或是偏僻江南,都是有一份能说道的背景的。

    但这一刻,这些人皆如匹夫一样,决定亲自有手中骨朵,下场拼杀。

    为何要如此呢?

    这是孟琯的建议。

    孟琯出自扶风孟氏,是前凉州刺史孟佗的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孟达。

    和他那个攀附宦官的父亲不同,孟琯自幼就痛恨宦官,许是对其父阿谀的行为不耻的一种逆反吧。

    孟琯自负奇才,锐意进取,不以其父荫就蒙童子郎,之后又以文章效用兰台。当时杨彪就为侍中,是孟琯的上司。

    二人因皆愤恨宦官倒行逆施,性格上也是那种诡激乘险的,所以建立了非常深的私人关系。

    这一次行动,孟琯就是主谋之一。

    就是他建议大伙皆披内甲,袖藏骨朵,就在前殿将那些大宦官们给铲除。孟琯从历次倒宦失败的经验看到,宦官们因为背靠皇权,牢牢掌握着大义,所以总能获得禁军的支持。

    别看张让这边怕关西豪族们对西园外军的影响力,实际上杨彪等人同样怕张让他们所代表的皇权。

    想让底下的西园军吏士们起兵攻打皇宫,这背后的难度太大了。更不用说,这次倒宦就是杨彪一门的意思,如马日?这样的太尉都被蒙在骨子里。你说,杨彪能策划得了几个兵。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是杨彪忌惮的。

    他就是傅燮,前执金吾,现在的射生校尉。

    按照汉家制度,执掌南军,守卫未央宫宫门和宫内的是卫尉及其卫士。而前执金吾是统北军,卫戍京师,拘捕犯法官员。

    所以卫尉和执金吾一里一外共同守护长安安全。

    但这是以前了,在刘宏西巡长安后,他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用来建立西园军,自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再重建一支卫尉。

    但刘宏也知道西园军规模太大,来源又芜杂,根本就不敢让这些人作为自己的宫卫。

    所以他将自己最放心的射生军作为宫城宿卫。

    射生军本就是宗室、勋旧子弟,又简拔了关西豪勇之士充任,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忠诚度都是有保障的。

    所以换句话说,傅燮这个射生校尉就是掌管了京城禁卫大权。

    如果杨彪能将傅燮拉到他这个阵营,那确实不需要他们这些个世家子弟亲自操刀,但问题是人家傅燮根本不可能做这事。

    杨彪素知傅燮,别看这人被圣上三起三落,但论忠心,可能是在场之人最忠心的一个。

    要是以倒宦为借口就能拉拢此人,此人也不会在河南世家清君侧的时候连夜弃军去追陛下。

    所以在无法得到傅燮的支持,又没有名分调动城外的西园屯军,留给杨彪等人的破局之路就只有如今这一条了。

    当陛下驾崩后,就直接在前殿锤杀宦官们。然后得到大义名分后,自然可以调动傅南容这些人。

    如此博浪一搏自然凶险万分,但却正合这些激情亢奋的少壮派的意。

    匡扶大汉,就从我辈锤杀宦官们始。

    为此,他们专门买通了守卫端门的端门尉葛礼。

    这里面中马宇和葛礼是同乡,本来就认识。之后马宇为了拉葛礼入伙,整日请葛礼喝酒。

    葛礼这人还爱博戏,马宇就专门组局输钱给他。这时间一长,马宇就和端门守卫这些人混得厮熟。

    这一次,之所以他们能带甲执骨朵入内,就是因为那些端门卫士们压根没检查。

    宫禁之松,由此可知。

    但可惜这般严密的事情,却还是泄露给了张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