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56章 村史

    周英子买完东西也没走,只觉得一口气上不来。

    赵小玲看她的样子又把想说的话咽回去。

    肯定心气不顺。

    李明清坐在那儿看中草药大全。

    “喂,你见过袁景山的媳妇吗?”

    “没见过。”

    “肯定没我长得好看,他肯定后悔的不得了。”

    听见这话他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

    说的什么屁话。

    真是把自己当天仙了。

    看看她现在的模样,看起来像接近四十岁的老妇女。

    周英子心里不满的道:“你什么表情?”

    “你家住海边吗,买完东西就赶紧走,别留在这里给人添堵。”

    “你以为我愿意来啊,要是家里没酱油我才不来。”

    她说完也没走,站在那里不知道想什么。

    两分钟后,她问道:“佳雪生了孩子是不是也变了,我寻思着应该没我好看。赵姐,你近期见过他媳妇吗?”

    “见过,和之前一样,没变化。”

    “没变化!?怎么可能!”

    赵小玲见她反应这么大没再说话刺激她。

    生了孩子应该成黄脸婆才对。

    肯定是李明清帮忙,又不让下地挣工分,累不着才没什么变化。

    “佳雪在家不会啥也不干吧。”

    “问这么多干什么。”

    她原本还想说几句的,但见周明进来立马闭嘴往外走。

    周明碍于李明清在没说什么跟着一起出去。

    他倒是穿的光鲜亮丽的。

    赵小玲见两人出去道:“这俩人变化可真大。”

    “自找的,可惜没后悔药。”

    他往外看了一眼,饭店旁边蹲着不少要饭的。

    蹲在墙角晒着太阳,抄着手,四处张望着。

    穿的黑乎乎的棉衣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补丁叠补丁,补丁上也破了,露出来又黄又黑的棉花。

    看来秋收忙完,出来要饭的。

    收成不好,工分不多,只能出来要饭,要不然只能在家挨冻挨饿。

    李明清道:“马上入冬了。”

    “是啊,这些大爷又来了。”

    “国家的救济粮应该还没发放下来吧?”

    “每年发放的时间不一样,就是发放也没多少,不过靠着救济粮是饿不死的。还没听我哥说救济粮的事呢。”

    ——

    李明清回村看到李老光棍坐在柴火旁。

    在一旁的还有王大柱和吴力。

    三个老头子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说话。

    吴力看见李明清喊道:“明清,过来聊聊。”

    “家里还有事就不聊了。”

    “两句话的事,要不然我们还得专门去你家一趟。”

    李明清刹车停下,问道:“啥事?”

    “就是想问问你贫困户的事,李老婆婆吃穿不愁,你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办上。”

    “这事不归我管。”

    “是不归你管,但你能说的上话,帮帮忙呗。”

    三个人想的怪美,光想好事。

    “我要是能说的上话先给我爹娘安排上,上次公社的人来你们又不是没看见,可不是我说两句就能成的事。”

    “成不成先另说,你先帮着说点好话呗。”

    “别做梦了。”

    不缺胳膊不缺腿,净想好事。

    才五十来岁,身子骨英朗的很呐。

    “咱们好歹是一个村的,还是你长辈,怎么这么和我们说话。”

    “我也没骂你们,只是说了句实话罢了。”

    少仗着年纪大就为老不尊。

    要是村里的其他人可能会说的委婉些,甚至不说,但他向来的作风都是爱咋咋地。

    “我说李老婆婆一个老婆子也吃不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会全部进了你的口袋吧?你不能看老婆子年纪大稀里糊涂的就骗粮食啊。”

    李明清听了吴力的话笑出声来。

    “我和你可不一样,看看你把张翠花骗的团团转,免费吃住,真是不一般。李大叔,你跟他取取经,也找个落脚地。”

    “胡说八道,我可没你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呵呵,谎话说多了把自己都骗了。”

    王麻子打圆场道:“都少说两句。”

    本来吴力还想再吵吵两句的,但看有人过来就没拉下脸。

    过来的是王大国。

    他背着一个篓子,里面装的是在地里捡的一根根拇指粗的小地瓜。

    “大叔,在这里干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恰巧碰到闲聊两句。”

    王大国不疑有它说道:“明清下班了,一块回去吧。”

    回去路上。

    “明清,我娘正张罗着给我娶媳妇呢,也不知道咋样了。”

    “要不然你自己去吧,大娘要求太高。”

    “我娘不放心。”

    “那估计得有的相看了,是和你过一辈子又不是和你娘过一辈子。”

    王大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要是我看上我娘没看上娶回来也会没个安静日子。”

    “那就看你是怎么想的了。”

    真要是再这么挑下去怕是要打光棍。

    相来相去张翠花最满意的竟然是李明兰。

    虽然离婚在家,但人好歹是村长家的闺女,真要是成了有什么好事会先轮到自己身上。

    只可惜李明兰一直没松口。

    就算她松口村长也不会同意的。

    王大国叹了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是劝不了。

    在快走到麦场时,就见路两边的草上晒得地瓜干。

    地瓜干可是重要的口粮。

    非常的顶饱。

    当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地瓜干子当主粮,鸡腚眼子是银行。”

    每家每户吃的最多的就是地瓜,充饥又好种植。

    鸡蛋更是五分钱一个,还能攒些钱。

    顺着路口抬眼望去,一麦场白花花的地瓜干。

    今年收成好,留下放在地窖里的地瓜全部都晒成地瓜干。

    往年根本不会晒这么多。

    也没法晒这么多。

    不少村里人坐在旁边闲聊,一看见李明清就主动打招呼。

    “来,看看咱们村的地瓜个头多大啊。”

    “是啊,不仅大,每一颗都有四五个呢,个个都是大个头。”

    “明清啊,等会来家里吃饭,地瓜小米粥,甜丝丝的,可口的不得了。”

    李明清笑着说道:“大娘的手艺那是没的说,不过就不过去了,我媳妇在家里怕是已经做好饭了。”

    “听你这么一说刚刚在来的路上确实见你家烟筒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