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七章 大皖好县令

    龚寅叹了一声,道:“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元贞帝哼了一声,道:“你确实有罪你有用人失察之责,一个将军居然跟朕谈论民心,民意。”

    嗖的一声,奏折飞了出去,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不偏不倚地砸在了龚寅的脑壳上。朱振岳暗自给老皇帝点赞,一手飞天奏折练的如火纯情。

    “罚奉一年,好好反省!”皇帝的惩罚并不重,只是小惩大诫,毕竟现在楚王在朝堂的实力弱于太子。

    楚王上前,躬身道:“父皇,董霄新败,退守青州北大营,是否需要另选一良将接替他?”

    楚王的用意有二,第一,侧面提醒皇帝,董霄这番言论可能出自青州某人之口;第二,叛军已然壮大,临阵换将,实为不智,若皇帝选择换,则董霄虽然有罪,但不会丢了性命,若不换,此刻只会斥责,不会真的降罪,只会令其戴罪立功,两者都不亏。

    老皇帝若有所思,斜眼看了看太子,太子低头不语。此刻所有人心里同时出现了一个人,一个他们不愿意提起的人,王博真,大皖第一武夫,当年的北境军神。

    良久,元贞帝开口:“抽调福州兵马三万给董霄,连同幽宾青三州兵马,清剿贼寇,戴罪立功,若不能胜,朕夷他三族。”

    下了旨,元贞帝匆匆离开,留下了两位殿下和一群七嘴八舌的大臣。权臣们有说有笑,官级低的摇头苦叹,无他,权贵们是看不到底层人民疾苦的,自然也不会知道此次叛乱的严重性。

    两个身背三面小旗的传令兵打马扬鞭,一个奔福州,另一个则直奔青州。

    董霄在奏折中并未提及有关青州老卒之事。先前,按朝廷旨意,青州内卫营的一千老卒当为先锋,但王博真在接旨前便解散了内卫营的老兵,招了一些老弱病残。

    一来,董霄对这位大柱国心存敬意,但凡是武夫,撇开朝廷,单论武力和人品,大多对这个大皖第一武夫有所敬畏。

    二来,没必要,乱民贼寇而已,他不屑于借他人之手。

    白府。

    “哪位是白林公子?”一群骑马的甲士在白府废墟前叫喊。

    还没等白林回话,顾顺清擦了擦手,拎起一把大锤,朝着这群人喊道:“找我家少爷何事?”在他印象里,当官的没一个好人,包括那死去的老爷。

    为首的甲士抱拳,道:“奉知府大人之命,送任令给白林公子,擢白林公子为阳谷县令,即刻上任。”

    白林眉毛一挑,老王的任令来了,他连忙上前接过任令,顺手给了甲士首领一袋银子。甲士首领道了句您太客气了,便把银子悄悄收了。

    烧纸还要撒些给外鬼,作为二十二世纪的东北小哥儿,白林这套东西学的贼溜。江湖要面子,官场要关系,这在哪个时代都适用,旁人一句话可能就会助你走上坦途,也可能一句话让你不明不白的去见了阎王,啊不,应该是老银币。

    甲士首领笑呵呵地下了马,在白林耳边道:“白大人,董霄吃了败仗,正在青州北大营修整待命。”

    白林拱了拱手,送走了甲士们,扬了扬手里的任令,对众人道:“以后,请叫我白大人。”

    含柳作揖,笑道:“县太爷吉祥!”

    柳新月笑道:“我儿当官了,真是光宗耀祖啊!”

    顾顺清搓着手,满脸陪笑,道:“少爷,也给我个官当?我干啥都行。”

    白林很满意众人的反应,在落日的余辉中,他朝着天空拜了一拜,嘴里喃喃:“老范,我当官了,还是个县长,初一十五我烧纸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