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海防第二舰队”长江上的壮举

    毛泽东预言: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者可以炸毁一艘“重庆”号,但是他们不能阻止更多的军舰起义站在人民方面。

在“重庆”号起义之前,国民党“黄安”号军舰舰务官鞠庆珍、枪炮军士长王子良、枪炮官刘增厚、枪炮班长孙露山等趁舰长刘广超元宵节离舰回家的机会,于月1日晚8时半在青岛组织起义,1日凌晨4时驾驶军舰抵解放区连云港。

这是国民党海军官兵首举义旗的胜利。

月1日,国民党海军01号扫雷艇一等兵李云修、王文礼、万成岐带领水兵在长山岛起义,驾艇驶向烟台。

另一个重大起义,经过长时间准备,终于在关键时刻爆发。

1949年4月日,人民解放军攻击南京之日,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官林遵带领9艘军舰、16艘炮艇共171名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

起义加速了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土崩瓦解,有利于人民解放军顺利渡过长江。

5月18日,毛泽东、朱德驰电赞誉:

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你们率领5艘舰艇,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在巡洋舰“重庆”号于月间起义被国民党反动派于月间炸毁以后,4月间又有你们的大规模起义,可见中国爱国人民建设自己的海军和海防的伟大意志,不是任何反动残余所能阻止的。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和工作制度,并继续学习海军技术,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毛泽东

朱德

1949年5月18日

林遵出身于海军世家,父亲林朝曦在清朝水师先后担任鱼雷艇副艇长、艇长,后来一直在海军任职,194年,他鼓励18岁的儿子林遵考进烟台海军学校。

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席卷南北大地,深入人心。烟台海军学校倾向于南方的革命势力,遭到山东督军张宗昌的迫害,被勒令解散。196年5月,林遵和其他0名学员转入福州海军学校寄读,继续完成学业。

福州是林遵的老家,他的叔祖林则徐是他所尊重、敬爱的民族英雄,他一心想像乃祖一样,驱逐洋人出中国。

190年,林遵考取海军赴英留学生。他先是在英国海军驱逐舰上当练习生,后到格林维基海军大学中尉班和波斯麦斯迈思通信、鱼雷、航海、枪炮专科学校学习,194年在通信专校高级班毕业,他是一个在英国学成的海军通。毕业后,还曾去德国、美国、日本参观、考察。后来他还被选派参加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担任特使团海军武官。这样一个从小在南京教会学校金陵中学学习,又在英国直接受教育、深受西方影响的人,怎么会站出来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呢?

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文字:

西方资产阶级需要买办和熟习西方习惯的奴才,不得不允许中国这一类国家开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给中国“介绍许多新思想进来”,随着也就产生了中国这类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并使农民破产,造成了广大的半无产阶级。这样,西方资产阶级就在东方造成了两类人,一类是少数人,这就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洋奴;一类是多数人,这就是反抗帝国主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从这些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有这些都是帝国主义替自己造成的掘墓人,革命就是从这些人发生的。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骚动和不安,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

19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遵担任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大队长,在皖南长江水面上布雷,阻滞日寇长驱直入。后来,在参谋总长办公室担任海军参谋。1945年,出任中国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

1945年1月,根据《战时租借法案》,中国和美国商定,由中国派遣一千多名海军官兵去美国学习,接收美国海军8艘军舰,以便配合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与日本海军作战。

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海军训练中心接受训练,住在滨海大道阿尔克赛旅馆。训练正在进行时,日本战败投降。水兵们原来都是青年学生,受过民主思想的熏陶,久已积蓄了对贪污、无理惩罚和不平等待遇的不满与愤怒,只是为了抗战而暂且隐忍。1945年10月下旬的一天,水兵们围着领队许世钧中校质问:国家发给的服装费哪里去了?来美国途经印度时的旅途津贴哪里去了?许世钧平日积怨太深,面对质问,先是敷衍搪塞,既而横蛮强压。水兵们再也不能忍受欺骗,再也不堪强压,深藏在心底的怒火爆发了,一气之下,把他挟持到旅馆的1层楼上,关进了洗手间。

美国武装宪兵强行把许世钧带出学兵的包围圈。中国学兵开始罢课,绝食。迈阿密的报纸头版发布消息:“中国海军罢课!”轰动了美国。中国政府震惊,下令逮捕了8名学兵,遣返回国。同时,不得不宣布将许世钧调离回国,改善学兵的待遇。

58年后的00年,已是著名剧作家的黄宗江,当年是去美国迈阿密训练的学兵,他回忆道:

我们在迈阿密训练结束,准备接舰登舰。我们这些水兵因上级贪污我们的旅费,积怨已久,这时感到登了舰便分散了,乃聚议绝食抗议(拒绝参加接舰仪式)。这当然是犯上乃至可称作乱的大事,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是发箭的带头人之一。午夜,我们三个代表走到宿舍值更军官面前,由我发言并递交我起草集体签名的申诉书,我还捧着一盒英文China标志的臂章,声称所发中国军人佩戴英文臂章是一种侮辱,乃退交以示抗议。……事败是必然的,抓了几个骂大街的中学生,押送回国,当“八舰”归国停泊南京下关时,他们还来码头接我们,一切不了了之。我们这些带头的大学生只受了一次训斥,长官声称彼此心照不宣,警告今后再犯,严惩不贷。

另一个因为参加罢课而被捕押送回国的任治佑,00年写文章回忆说:

谈判僵持不下,走廊里人越聚越多,群情激昂,有人建议关住领队许世钧作人质。我因去得早,挤在门口边,后面人递过一把锁,我将门锁挂上,旁边卢锡章将门锁上。……中美联合开始大逮捕。我在救火实习课上由美军宪兵和一名中国军官将我逮捕。试问,一个16岁的初中生,能运动得了那些大学生和老海军吗?出于义气,我始终没有供出黄宗江。

以后,在198年我与黄宗江见面时,我问他当时的后台,他也问我是不是共产党。而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愿做洋奴的中国青年海军士兵在爱国主义驱动下,敢于在留美部队中造反,反贪污,反内战。

于是,中国政府改派驻美国大使馆海军副武官林遵接替指挥,带领学兵继续完成训练,接收美国军舰。

1946年1月,林遵带领水兵接收了护航驱逐舰“太康”号、“太平”号,扫雷舰“永定”号、“永顺”号、“永胜”号、“永宁”号,猎潜舰“永泰”号、“永兴”号共8艘军舰,由迈阿密转去美国设在古巴关塔那摩的海军基地,进行海上实战和战术训练。

这8艘美国0世纪40年代初建造的轻型军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太康”、“太平”号各为140吨,航速1节,另外6艘军舰各为945吨和900吨。对当时的中国海军来说,这是装备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军舰了。

经过8个月训练,1946年4月,林遵率领由8舰组成的中国舰队和美国赠送的运输修理舰“峨眉”号启程回国。

中国舰队访问了古巴哈瓦那,随后通过巴拿马运河,沿着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危地马拉海岸线向北航行,到达墨西哥南部太平洋岸边的阿卡普尔科港。途经各地,华侨无不欢欣鼓舞,热烈迎送中国舰队。在阿卡普尔科港,全城华侨举家出动来到码头,许多老华侨朝着中国军舰跪下磕头,涕泣流泪。几百年的屈辱、艰辛,对祖国强盛的期待,一下子宣泄出来了。林遵和官兵们也感动得涕泪交流。

在阿卡普尔科港码头上,矗立着纪念第一艘中国帆船到达美洲的纪念碑。林遵和官兵们向中国航海前辈致敬。

中国舰队驶抵夏威夷群岛的檀香山,这里地处太平洋中心,有“太平洋十字路口”之称。这是因华人开发而繁荣起来的地方,名字也是华人起的。夏威夷本地人叫这里为火奴鲁鲁(Honolulu)――避风港。

但是,这里曾发生了日军袭击珍珠港事件,掀起了太平洋战争风暴。

战争刚刚过去,记忆犹新,更加使人感到中国需要一支海军。林遵设想回国以后,以8舰为基础,再训练一批新人,建立起中国的新舰队。

1946年7月日,中国舰队驶入日本东京港,访问东京。

一百年来,中国备受这个近邻的侵略,今天总算胜利了。旅居日本的华侨们看到中国舰队,欢呼雀跃,嘱托官兵:中国要自强,中国要有强大海军。

林遵和水兵们驶近祖国,万里归来,临近家门,心都快跳出来了。水兵们想象码头上激越的锣鼓,炸响的鞭炮,万人空巷的欢迎。然而,刚一驶进吴淞口,信号台却传来海军总部紧急命令:“峨眉”号立即直航青岛,其余8舰不得在上海停留,直接航驶南京。

一瓢冷水兜头浇来,水兵们大失所望,林遵也不解其中缘由。

军令必须执行。林遵率领8舰溯江而上,7月0日到达南京。码头上冷冷清清,似乎不知道有这样一支舰队远道归来。人们惊疑不定。岸上命令在江中抛锚。

海军总部因迈阿密事件,严密防范这些远道归来的水兵,连码头也不准停靠。

在南京挹江门海军司令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陈诚接见8舰水兵代表,对要求释放因迈阿密事件被逮捕的8名水兵的要求不予置理,只在训话中应允所有士兵提升一级,更厉言声色警戒所有人员一律不得退役,如有擅离职守的,按军法严惩。

林遵恳切陈词,建议以8舰为基础训练新海军,也受到申斥,并被明确告知:一切力量要用于“勘乱建国”,用于内战。不几天,蒋介石宣布桂永清为海军代总司令。桂永清是蒋介石的亲信,复兴社骨干,著名的“十三太保”之一,不懂海军,却长于权术和特务统治。他首先撤销8舰编制,深恐8舰集中在一起形成一股势力。他把8舰分别调往四处,分而治之,林遵自然也被免去舰队指挥官的职务。

林遵从此“坐冷板凳”了。

战后,法国殖民者重新回到印度支那半岛,继续觊觎中国南海诸岛。中国政府内政部和海军总部决定组织“前进舰队”协同广东省政府正式接收南沙群岛、西沙群岛。

远去南海边陲,既不能劫收,捞不到金条、洋房、美女,还可能同法国军队发生武装冲突。炮火无情,有生命之虞。即使无战事,凶险的波涛,诡秘的航路,也令人谈虎色变。于是,这舰队指挥官的差事便落在了林遵头上,副指挥官由姚汝钰担任。

几年宦海沉浮,林遵深知为政的腐败,自己不希望飞黄腾达,但是,叔祖林则徐的英名,一生豪杰,使他内心不能平静。而今又有报国的机会,他顾不得刚刚安顿下的温馨小家,也不计较“坐冷板凳”时所遭受的一切,临危受命,承诺组织“前进舰队”。

第一个闻讯来找林遵的是“太康”号军舰枪炮长戴熙愉。这个青年军官原是“水兴”号猎潜舰航海官,在美国接舰训练中,成绩优异。他同许多爱国军官一样满腔热血,回国后,却一下跌进了冰窖里——蒋介石已决定大打内战。关外沦陷十几年,刚刚光复,又罹战火。中央军已发动大规模进攻,蒋介石命令对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察哈尔(今内蒙)、绥远等地一切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辟的解放区发动进攻。军警宪特以禁止摊贩为名,滥捕、枪杀无辜平民。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全国各地,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和平、争民主的潮流。戴熙愉和海军青年军官、士兵很自然地接受潮流的影响,拒绝参加**反人民的内战。

戴熙愉向林遵说:“上峰命令‘太康’号调到渤海去打共产党,我想离开这条舰,跟随您去收复南沙、西沙群岛。”

林遵理解这些青年军官的苦闷和要求,他愿意组织前进舰队去南海也是为了避免参加内战,说道:“好,先躲过初一再说十五的事。只是‘永兴’舰已经有了航海官,现在‘太平’号还缺一个舰务官,你先去那里吧。”

戴熙愉连声说:“可以,可以,只要不去渤海就行。”

林遵摆摆手,不让他继续往下说,吩咐道:“你到‘太平’号名义上是舰务官,实际上当我的航海参谋。这次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要有同法国人打仗的准备,这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同列强没有打完的官司,没有打完的仗。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后人也要打。但是这次南下,最大的难题是航海。你和林焕章两个人负责编制航海计划,先尽可能收集相关海图和资料。”

“前进舰队”由“太平”号护航驱逐舰、“永兴”号猎潜舰和两艘登陆舰“中业”号、“中建”号组成。10月9日由吴淞口起航,从台湾外海航行。11月1日驶近香港,为了隐蔽,绕开香港,夜泊万山群岛的内伶仃岛。11月日舰队驶入珠江口,抛锚停泊。

林遵和副指挥官姚汝钰带领参谋林焕章、张君然、“太平”号舰长麦士尧、“永兴”号舰长刘宜敏、“中业”号舰长李敦谦、“中建”号舰长张连瑞转乘炮艇至广州,拜会了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会见了广东省政府委派的接收南沙群岛专员、省政府顾问麦蕴瑜和接收西沙群岛专员、省政府委员萧次尹,同他们交换了进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意见。广东省政府已经组织了由省政府各机关代表和民政厅、实业厅以及中山大学的专业考察人员、测量人员、有关行业技工组成的队伍,林遵欢迎他们随舰队一道进驻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11月6日早晨,“前进舰队”从虎门秘密起航,8日下午,驶抵海南岛南端榆林港,购置了一批适应珊瑚礁航行的渔用木船,雇请了熟悉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渔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等待适宜航行的天气。

为了尽快收复西沙、南沙群岛,林遵决定编成两个分舰队,“水兴”号和“中建”号由姚汝钰率领直接收复距榆林180海里的西沙群岛,林遵亲自带领“太平”号、“中业”号收复南沙群岛。

1月日,西沙群岛分舰队“永兴”号和“中建”号起航,由姚汝钰率领,趁风浪稍弱的间隙先行赴西沙群岛。

林遵语重心长地向姚汝钰叮嘱说:“你们向林岛航渡,要格外注意北礁和七连屿这两个难点。北礁航道狭窄,这是进入西沙群岛的门户。过去,无数船只在这里翻沉了。不小心偏离航道,容易触礁或撞上沉船。至于七连屿,靠近林岛,粗心的船老大常常把它看错了,不注意风、流、压的影响,船失去控制,容易在礁盘上搁浅。我们都没有在这里航行过,都没有经验,更要谨慎。”

“永兴”号、“中建”号分舰队于4日凌晨,驶抵西沙群岛东部宣德群岛的林岛,此地又名多树岛、猫屿,距榆林港18海里。两舰在礁盘外抛锚,组织人员登岛。在大风大浪中抢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经过五昼夜的紧张工作,电台架通,进驻工作大体完成。9日上午,中央各部委代表、广东政府接收官员和驻岛人员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

羊角树丛中,向海的一面,水泥制作的纪念碑顶端镌刻海锚,正中镌刻着“南海屏藩”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

分舰队列队升旗,鸣炮,以“永兴”号舰名重新命名林岛为“永兴岛”。

分舰队于0日下午返抵榆林港。

林遵向林焕章、戴熙愉、麦士尧说:“西沙群岛收复,增加了收复南沙群岛的紧迫性,我们必须赶在法国人可能干预之前,尽快进驻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距榆林港550至800海里,航程远,风浪大,几次出航,都因风浪折回。林遵决定改变航线,重新制订出航计划,先航向越南海岸,再驶向南沙群岛。

1月9日,南沙分舰队驶出榆林港,摆脱了潮汐影响,克服海面上风、浪、涌和海中流、溜、漩的影响,一直向前。1月11日清晨,进南沙群岛海域。

一片浅绿海水,一线雪白珊瑚沙,托起一片绿岛。测定为北纬10度分50秒,东经114度分0秒,这是南沙群岛中第一大岛黄山马峙。

礁盘边缘隆起,岛上灌木丛生,郁郁葱葱,绿盖全岛,海鸟云集,更有椰树耸天而立。林遵下令在礁盘外面抛锚,放下舢板,派遣陆战分队,涉礁登岛。

登陆分队上岛侦察后,发回信号,林遵便带领官兵、广东省政府人员一起登岛了。

摧毁了日本人侵占时竖起的纪念碑,重新树立中国主权碑石。

林遵主持,以海军隆重的礼仪,升旗鸣炮,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正式回到中国怀抱!以“太平”号的舰名重新命名黄山马峙为“太平岛”。

1月15日,林遵率领“太平”号军舰巡视了铁峙、南钥岛、双子岛等,用“中业”号舰名重新命名铁峙为“中业岛”。

法国殖民者慑于正义,没有以任何形式干扰中国政府收复自己国土的行动。

从南沙返回后,林遵的好朋友、海军中央训练团主林祥光,因为反对桂永清而被逮捕。特务统治,白色恐怖,连林遵也感到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他不愿帮蒋介石打内战,宁愿接受闲职,当了海军点验委员会副主任,避祸保身。

可是,桂永清在1947年年底,召见林遵,命令他担任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防不过是虚名,实际上是配合“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率领的54个师的兵力,加强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江防,妄图阻挡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

林遵把舰队司令部设在离南京百里之外的镇江,在舰队司令部任用自己所信任的机电官阙晓钟、参谋戴熙愉、作战官欧阳晋以及副官王照华,把仅有的“惠安”“吉安”“营口”三艘护航驱逐舰和“安东”“永绥”“江犀”三艘炮舰以及两个炮艇队分在五个防区,分别驻泊江阴、镇江、南京、芜湖、安庆。尽管兵力不多,但由于舰艇机动性强,形同活动堡垒,仍然是一支威胁力量。

镇江,古名京口、润洲、朱方,春秋时起,便是军事重镇和江防要地。随着漕运兴起,镇江曾是大江南北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林遵独处迎江路舰队司令部的二层楼上,眺望长江,思绪万千。他原想避免卷入内战漩涡,却被调来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他苦闷、忧烦,于是,徜徉山水。

镇江有金山,因《白蛇传》的故事而闻名。林遵游金山,为白娘子苦斗法海终被镇在塔下而叹息。

林遵来到镇江南郊的几处古刹,翠竹万竿,绿天如海。走进竹寺的山门,他恍然有悟。

每座庙宇都设有山门,其实应是三门,三解脱门。佛经说只有从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脱身而出,才能出世超凡。

迎门更见弥勒佛,有名的“布袋和尚”,令人想起他有一句警世偈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是啊,解脱,悟觉,谈何容易?

再往里进,抬头一匾,匾文为:一生补处。

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直走到挹江亭,亭上有联:“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

林遵不觉吟出古人诗句:“两点金焦来北固,几重烟水送南朝。”

自己作为一个军人,又能有何作为?

中共中央注意林遵了,周恩来指示地下党与郭寿生联络,通过他策动林遵起义。

郭寿生原是共产党员,197年上海武装起义时,曾经策动驻沪舰艇起义。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他长期受特务监视而脱党,现在是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海军月刊》社社长。他是林遵在烟台海军学校的同学。

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人吴克坚把联络郭寿生的任务交给林亨元。林亨元找到郭寿生弟弟的朋友张汝砺,进而结识了郭寿生。几次交往后,林亨元坦率地向郭寿生说:“我是中共地下党员,组织要我告诉你,周恩来同志请你归队。”

郭寿生大为感动,说道:“周恩来同志了解我,他叫我归队,我就归队。”

1948年秋天一个上午,郭寿生一身雪白的海军服,肩配海军上校肩章,登上停泊在镇江的海防第二舰队旗舰“惠安”号。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林遵闻讯赶忙迎了出来,故友重逢,分外高兴。郭寿生是林遵的学长,在烟台海军学校创办“新海军社”,聚集了一群进步青年军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195年,18岁的林遵积极投身“五卅运动”,郭寿生介绍他加入“新海军社”。

浅斟慢酌中,林遵吐露了不愿打内战,担心成为千古罪人的苦恼。郭寿生哈哈一笑,说道:“苦海慈航,佛度众生,守着金山寺,我们何不去随一番。”

林遵觉得郭寿生话中有话,欣然陪郭寿生游金山寺。

金山寺,传世已经一千五百年,是佛教禅宗古刹。原来建在江中的金山上,沧桑变化,河水改道,山与镇江陆岸相连了。整个金山,从山脚到山顶,山为寺裹,寺为山抱。殿宇庙堂,楼阁亭台,层楼相叠。更有一塔耸立,直上云天,气势不凡。山上有洞,供奉着唐代高僧法海。与民间传说《白蛇传》相反,法海是一个很有道行的和尚。后人更附会说他就是东渡日本传播禅宗的鉴真和尚,曾多次渡海,九死一生,直到眼睛瞎了,仍矢志不移,终于在第五次渡海成功。

林遵偕郭寿生缓步拾级而上,惋惜当年四月间的一场大火,把大殿和许多楼宇烧得七零八落,但仍然没有失去清幽和佛地的庄严。

登上慈寿塔,林遵说道:“历代骚人墨客,吟咏金山的诗,不计其数,我喜欢王安石的这一首:‘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这应当是登上金山之巅,或许就是在这塔中所见吧。”

郭寿生笑说道:“你还像过去那样喜欢诗,最近有什么新作?”

林遵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日夜忧心,朝不虑夕,哪里还有心情作诗啊。不瞒你说,我这半年来,常常跑到金山、焦山来,是百无聊赖,散散心吧。”

郭寿生说:“愿闻其详。”

两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深入。

郭寿生了解林遵的爱好和秉性,林遵了解郭寿生“红帽子”的历史,料定他绝非无缘无故而来。林遵厌恶内战,不满桂永清的统治,急欲脱身而出,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试探说:“苦海无边,何处觅苇舟?”

郭寿生明白林遵的心意,说道:“彼此一样,我们都处在十字路口,都要作出选择。”

林遵故意淡淡地说:“有何见教?”

郭寿生说:“出家人不打诳语,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中国共产党中央周恩来副主席派人来叫我归队,并且叫我转告你,希望你站到人民方面来。”

林遵沉思良久,郑重求教说:“怎么做?”

郭寿生说:“只有一条路可走:起义。”

林遵默默地点头。

在此之前,他已经同意机电官阙晓钟的建议,委托吴平、曹一飞两个学生去解放区找中国共产党。他们两个考进济南华东大学,向校长韦悫报告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意图。韦悫及时转报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

林遵已多次反复思索过了,中国海军的历史给了他启迪。

在中国军人中,海军军人多数是顺应历史潮流,趋向进步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就在此地,就在镇江江面上,宋文翊率领“楚观”号等1艘舰艇起义;黄钟瑛“慷慨励士卒,效忠民国”,率领“海容”“海筹”“海深”号军舰在九江起义,拥护革命。孙中山先生曾称赞黄钟瑛“拥树民国,立于泰山磐石之安”,他去世后,得到殊荣,孙中山先生挽词:“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人生当做黄钟瑛这样的海军军人!

1916年,袁世凯窃国当洪宪皇帝,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率舰队南下,通电反对袁世凯。

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专权、卖国,孙中山号召护法,海军总司令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领“海圻”号、“永丰”号等7艘军舰南下广州,拥护孙中山。

有意思的是,这些起义领导人,无一不出自马尾船政学堂——福州海军学校,都是自己前辈校友。

林遵反复咀嚼郭寿生的话,他又想起了海军宿将萨镇冰——马尾船政学堂第二届毕业生,晚清末年海军提督萨镇冰统制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当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萨镇冰奉命率舰队开赴武昌镇压,不肯违反人民意愿,滥杀无辜,仓促间,他也不能立即同旧制度决裂,便称病离开舰队。离开前,把指挥权交给趋向革命的“海筹”舰舰长黄钟瑛。第二天,黄钟瑛便率领舰队下驶九江,宣布起义,带动了几乎所有海军舰艇反正,拥护革命。

今天,形势不容许做萨镇冰。林遵决心起义。林遵按郭寿生要求,派出他所信任的第二舰队总轮机长阙晓钟、参谋组长欧阳晋同郭寿生联络。林遵也曾想过联络“重庆”号一道起义。他对欧阳晋说:“舰队如果起义开出长江,桂永清必然派‘重庆’号追击,最好联络他们共同起义。”欧阳晋领命到“重庆”号找知心朋友、海军中校雷达官张敬荣试探。林遵还亲自拜访过邓兆祥舰长,含蓄地透露过反对内战的心意。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声明以中共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国民党、共产党双方进行和平谈判。林遵希望和谈成功,战争就可以终止,国家元气也容易恢复,个人也可少一番风险。由这种善良愿望出发,他一时生出一些幻想。

国民党政府为了笼络林遵,晋升他为海军少将。

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的嘴脸终于暴露,和谈破裂。林遵坚定决心,想多争取一些军舰参加起义。

林遵以加强江防为名,向汤恩伯、桂永清要求增加舰艇,争得将第一舰队艘“永”字号军舰和登陆舰队的艘军舰划归第二舰队指挥。这样一来,归属第二舰队管辖的有18军舰、50多艘炮艇。

一天,第三野战军的孙克骥持郭寿生以“李治平”署名的举荐信,以福建同乡的名义直上“惠安”舰要求见林遵。当此非常时刻,林遵万分谨慎小心,由于事先没有具体约定,生怕特务耳目众多,引人怀疑,没有同意见面,要戴熙愉派艇送他上岸。

这一场误会,引起波折。

上海地下党领导吴克坚认为已到决定性时刻,党的代表必须和林遵直接会面,于是林亨元约定林遵在金山寺会面。

1949年1月,预定约会的日子,突然下起滂沱大雨,会面地点改在一个深巷子里的饭馆。

林遵由阙晓钟陪同来到饭馆。一见林亨元,林遵惊喜了,说道:“原来是你啊!老朋友,你好啊!”林遵在重庆时,曾因同乡聚会和林亨元有过一面之缘。此时,他完全放心了。林亨元、林遵、阙晓钟三个人一面吃着镇江特产硝肉,一面用福州话低声交谈。

林亨元诚恳地说:“中共中央同意你们选择在大军渡江时起义。希望你们起义后配合解放军渡江,之后,以你们舰队为基础建立华东军区海军。起义一个舰队就编为一个舰队,一个分队就编为一个分队。林遵先生个人有什么要求和条件,也可以商量。如果起义不成,也欢迎林遵先生个人到江北解放区去。中共中央特别嘱咐,请林遵先生保重,隐忍待机,切勿暴露,避免在事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林遵十分感动,他觉得面前摆着一条不同于过去的道路,他下决心同旧世界决裂。他坦率说了自己的观点:“脱离国民党,实行起义,这个决心已定。配合渡江,我们可以做到不向北岸和渡江船只开炮,但是不能调转炮口往江南打,因为这里老百姓多,容易误伤。我们起义是为了长江两岸老百姓免于遭殃。我们按兵不动就是协助渡江。”

林亨元没有强求林遵,说道:“你们起义,我们欢迎。至于是不是调转炮口打阻击渡江的国民党军队,请你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吧。”

林遵向林亨元详细介绍了海防第二舰队情况和起义准备,商定由第三野战军派人来镇江联络,共同合作,实行起义。

林遵和林亨元热烈握手,拍板确定。

后来,孙克骥在上海会见了阙晓钟,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要求:“第一,配合解放军渡江;第二,以实际行动反抗桂永清,将第二舰队留在长江不予撤退。”

4月中旬,欧阳晋奉林遵命令,专程到上海当面向林亨元表明说:“第二舰队起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决定配合大军渡江,就地起义。确定第二舰队起义时舰艇与岸上的昼夜联络信号为二闪白色闪光。”并且提供了国民党军江防部署、舰艇性能、南岸便于登陆的地段等情况,特别建议渡江前,最好先行夺取江阴要塞,封锁长江航道。4月日毛泽东在给总前委的电报中就曾指示:“请粟、张加强江阴方面的炮火封锁,一则使国民党军舰不能东逃;二则使可能再来之英舰不能西犯。”

林遵和旗舰“惠安”号常驻镇江,原计划在镇江或江阴起义。4月中旬,桂永清命令“惠安”舰驶至南京停靠。

4月19日,桂永清突然登上“惠安”号,命令林遵立即赶去芜湖,阻击人民解放军渡江。

林遵推托为难说:“‘惠安’号主机正在检修,无法开航。”

桂永清脸色铁青,不由分说地严令:“你立即乘‘美盛’号登陆舰,限今天下午四时以前起航��到芜湖后换乘‘永嘉’号督战。”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硬顶,不能使整个舰队起义中途夭折。林遵隐忍从命,赶去芜湖。

4月日清晨,桂永清从南京电令林遵将安庆、芜湖所有舰艇带回南京,并限令日拂晓前赶到。

林遵正要赶回南京,组织起义,便率领“永嘉”“永修”号军舰立即下驶。桂永清从午夜以后,接连三次电报催促林遵:“务于5时前到达总司令办公室报到。”

林遵赶到南京挹江门海军总司令部,桂永清急不可耐地说:“你可来了。国民政府已经迁往广州,江阴已经易手。本人马上乘飞机去上海。现在把集中在笆斗山锚地的舰艇交你指挥,由你带到上海。你应当为党国效忠!”

林遵一听,喜在心头,这真是难得的好机会!但他很快稳住自己,不露声色,连声推辞说:“林遵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如此重任!而且,集中南京的舰艇庞杂,有些还不是第二舰队的,难以调度,实在难当重任。还是请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我从旁协助。”

桂永清连忙摇手说:“大可不必,你一人足矣。”更许愿说:“只要你把舰队带到上海,哪怕只剩下一条舰,我也报请总统晋升你为海军中将,任海军副总司令,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林遵为难地说:“在南京的各种舰艇既多且杂,每艘舰的航速都不一样,有的跑得快,有的走不动,陈旧失修的不在少数,想全部带到上海,实在是力所不能呀!”

桂永清考虑了一下,不情愿地说道:“好吧,一些性能老旧、负伤严重、价值不高的舰艇,我授权你可以断然处置,根据情况将其毁沉,其余的务必于今晚离开南京,驶往上海,不得有误。我将电请空军掩护你们冲过江阴。”

林遵为了不使桂永清起疑,再三推辞,坚请他留下指挥。

桂永清急于逃往上海,声色俱厉地向林遵说:“总裁有令,要我即飞上海转奉化,共商国是,不宜在舰队耽搁,以免贻误党国大事。好了,你赶快回舰部署吧。”

林遵离开时,作战署署长王天池又交给他一封桂永清事先写好的亲笔信:

尊之兄:

着你率队于日傍晚驶离南京,江阴炮台已于1日易手,已命空军轰炸江阴要塞,并派空军掩护你们下驶,你们务必于日晚间驶离此地,以免空军误会。

桂永清

4月日

桂永清暗示以空军轰炸为威胁,强令林遵把舰队撤往上海。

林遵乘“永嘉”舰来到笆斗山锚地。一句英国谚语不断在林遵脑子里反复回旋:“Abirdinthehandisorthtointheood——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多得不如现得。”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林遵决定回到舰队就召集舰长们讨论,争取全舰队起义。

林遵同“惠安”号吴建安舰长商议后,立即召集各舰舰长来旗舰“永嘉”号开会,林遵说道:“桂总司令要我带领所有在南京的舰艇,于今天撤往上海。他在离开的时候,给了我一封信,一道手谕,我给大家念念。”

桂永清的信,引起了恐慌和不安,也激怒了舰长们。

林遵强调说:“我几次请求桂总司令来舰队亲自指挥撤退,他不答应。请周参谋长,或者王署长来舰队督阵,他们也都不肯来。桂总司令也已经离开南京了,现在,一切只有靠我们大家了。”

舰长们越发愤怒了,说道:“解放军已经开始渡江了,这不是把我们丢给共产党了吗?”

林遵等大家平静了一些,才接着说:“现在的情况是,解放军已经在安庆上游开始过江。江防部队的陆军已经撤退,说是撤到沪杭一线的第二道防线。长江天险都已经不守,那里更是无险可守之地呀。大局就是如此,败局无可挽回。如果按照桂总司令的命令,我们下驶上海,有‘三关’要过:第一关,江阴要塞已经易手,它的强大炮火肯定要拦截我们。第二,江北仪征、三江营一带有解放军很强的炮兵阵地,控制着江中航道,我们能否安全通过,不敢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就被打得动弹不了。第三,‘营口’号已经投共,肯定会拦截下驶的舰队。是走是留,事关诸位切身安危,事关全体官兵命运,我听取和尊重大家的意见。”

经过激烈讨论,戴熙愉依据林遵授意适时提议投票表决,是留下举行起义,或是下驶上海。结果8票赞成起义,票反对,6票弃权。

林遵说:“大多数愿意留下来,我刚才又跟几位有异议的舰长谈过,也表示愿意与我同进退,都决定不走了。当然,也绝不勉强,假如哪位现在还想走,我们决不阻拦。”没有人反对,林遵断然宣布:“好,我们一致行动,解放军过江,我们不打;国民党撤退,我们不走,决定起义!”

林遵习惯性地看了下手表,此时是1949年4月日15时0分。

海防第二舰队胜利起义。

细心的戴熙愉发现“永嘉”号上被陈诚提拔的青年军官有异常表现,建议林遵立即转移,回到所熟悉和可信任的“惠安’号军舰。

黄昏时,“永嘉”舰突然挂出了起锚信号,水兵也站了炮位,炮口对准“惠安”号。

旗舰信号就是命令。许多舰艇不明真相,以为林遵仍在“永嘉”号,也纷纷复挂了起锚信号,站了炮位。

林遵闻讯,大吃一惊,连忙走上指挥台,感到形势十分严重。吴建安是个急性子,主张开炮打击叛舰。

林遵制止说:“不可以,不能流血。”

戴熙愉痛苦地说:“这是我的过失。离开‘永嘉’时,没有命令他们降下司令旗;上了‘惠安’,也没有通知升起司令旗。可能许多舰长以为司令还在‘永嘉’舰,盲目跟他们跑。最好打开报话机请司令把他们喊回来。”

林遵命令打开报话机,叫通各舰,亲自喊话:“各舰听令:我是林遵,我现在在“惠安”舰,请不要误会,立即回原锚地抛锚!”

果然,“永绥”“楚同”“安东”“美盛”“吉安”等舰听从呼唤。但是,“永嘉”“永修”“永定”“武陵”“美亨”“永绩”“兴安”7艘军舰向下游逃驶而去。深夜,起义的海防第二舰队才与人民解放军部队取得联系。

桂永清在上海不断发电报询问第二舰队情况,催促立即下驶去上海。

为了避免和推迟国民党空军轰炸,林遵命令继续保持与国民党海军电台的联系。

4月5日早晨,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的联络代表张普生陪同林遵会见吴纪文军长、何克希政委。他们对林遵和第二舰队起义,表示热烈欢迎,传达毛主席指示说:“毛圭席对你们的爱国正义行动热烈赞扬。毛主席说重要的是建设海军的人才。军舰重要,人更重要。军舰疏散,尽可能保存。实在保存不住也不要紧,但一定要保人。”

林遵十分感动,真切地说:“感谢毛主席和各位的关怀!”

何克希笑着问道:“林司令,现在还继续保持‘灰色’吗?”

林遵说:“我想再保持一段时间。这样做,或者可能推迟遭到轰炸的时间,也可能避免留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眷属遭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