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章 发财是门玄学

    胡佳怡拿着那叠数据报告离开了,她直接去了胡氏总部。

    最高层,有个她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chiefFinancialofficer2”,翻译成中文就是“首席财务官2”。

    为什么要在财务官后头加个“2”呢,因为她目前还是个副的——财务一把手,是她的母亲黄思柳女士。

    胡氏的最高领导者,自然是胡佳怡的父亲胡猛先生。

    胡猛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亲,也就是胡佳怡爷爷,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一位老实本分的教书匠。胡猛打小就是个孩子王,那时候的国家并不富裕,孩子们能吃饱穿暖都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出于对钱财物资的渴望,胡猛在十岁上头,就开始带着一起子同龄的男男女女走街串巷,通过表演各种耍宝剧情,讨要钱财!

    值得一说的是,他们这伙人通过这样的表演模式,竟然成功的为自己攒够了学费!尝到甜头的胡猛,开始发挥更大的带头作用,他善于团结,将这伙人牢牢拢在身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赚钱。这些孩子们的长辈见不需要自己讨钱供孩子上学了,自然是一万个的支持(不用花钱还有钱进来的买卖,是个人都觉得“给力”)。

    于是,这支少年“队伍”的脚印,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到隔壁镇,到远方县,再到几千里外的省......他就是靠着随机应变与不怕苦累的个人素质,慢慢积攒了一些钱财。而这些钱财,也成为了胡猛为了拥有更多更好的赚钱能力,而选择出国镀金的底气。

    没错,胡猛,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少有的农家养出的出国学子!!!

    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

    那个年代,出国不像现在那么稀疏平常,在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出国”二字,简直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镶嵌上了最最保值的金边边!

    胡猛学成归来,很快便来到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通过他的细心观察与对自身的完整认知,以及对资源的规划,他觉得如果自己单干的话,或许比打工要来钱快。

    说干就干,他摩拳擦掌的下了海。

    也是一个玄学的问题了:胡猛就跟开了挂似的,做什么赚什么!

    比如,他一开始看中了餐饮。胡猛认为“衣食”永远都是父母,这两样东西人人都是刚需,可做。

    他开办的第一家饭店,叫“胡师傅”,位置就在他辞职的企业旁边。说是饭店,其实规模就跟现在的乡村土菜馆差不多,两三个门面,装修杂乱,主打的就是一个“我装了,我不懂”!

    一开始,“胡师傅”是没什么生意的,一天不开张是常有的事。胡猛觉得不是办法,他开始想辙。翻来覆去想了一个小时,他觉得破开局面的点,应该在他的“前东家”那儿。

    于是,他开始一日三餐的给门卫大爷送些店里的招牌菜,几日功夫,就跟大爷混了个“忘年交”的名头。搞定“拦路虎”后,他就开始在企业的出入口位置摆放饭店的广告牌,并用鲜红的大字写上“凡本企业员工,就餐一律八折”!

    那个年代,只要你有一点点的“标新立异”,效果就能“立竿见影”。

    “胡师傅”终于开始火爆。

    做过餐饮的都知道,只要生意起来了,手头的资金就开始一尺一尺的往上涨。

    胡猛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数了数存款。

    得到准确数字后,他觉得,是时候开始下一个动作了。

    他的第二个动作,是货运。

    以前农村有句老话,叫:想要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