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70章 凌烟阁

    “这是太子的字迹?”长孙无忌手指着奏折问道。

    “正是,下官将这两份字迹认真比对过,可以确定这就是太子的字迹。”朱大人言语间十分肯定。

    听罢,长孙无忌脸上的表情越发沉重起来,眼神深处的光芒尽然消失,“本官知晓的,朱大人,你暂时就先回去吧。”

    “可是,长孙大人,这封奏折上的命令,下官是否要执行?”朱大人疑惑的问道,而这也是他来这里寻找长孙无忌的主要原因。

    不过,长孙无忌却没有半分的犹豫,“朱大人,这上面既然有朱批,就代表着陛下是知道此事的,我们自然要执行。”

    “下官知道该如何做了,长孙大人,下官告退。”说着缓缓退出大厅。

    而此时大厅内的长孙无忌内心却不像外表所表现的这般平静,对于太子能使用朱批意味着什么,他恐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无忌心中才会出现这般震撼、惊讶的表情。

    好似这几名皇子间的争斗,在皇帝陛下的干预中,就即将要结束了。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心中不免有些复杂,尽管在朝廷上他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某位皇子,但实际上在暗地中,他是更加倾向于魏王李泰,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在有意无意的帮助李泰。

    可如今,太子明显更进一步,本就已经是储君的他,如今的地位想来是更加难以动摇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太子即位后,他们这一批没有支持太子上位的高管权臣,想来也是逐渐要淡出历史的舞台了。

    这些事情,历朝历代都十分常见,很容易就能猜到。

    一时之间,想到自己之后所需要面对的结局,长孙无忌不禁有些不舍起来,对权力的不舍,也有对国家的不舍。

    随之长孙无忌脑海中又不自觉冒出了中山王王权宁的身影,想起了他们二人一起在池边钓鱼时的愉快场景。

    当时的王权宁尽管外表看起来异常威风,同样也是权倾朝野,但私底下却是被各方所猜忌,就连皇帝也是容不下他。

    那时候的自己权力虽说还远没有达到顶峰,但有着皇后姐姐的支持,以及皇帝陛下的支持,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可如今,王权宁依旧屹立在朝野不倒,尽管权力受损,但威望依旧,在加上其本身还是太子的老师,以后的帝师,这般殊荣,可以说是冠绝权臣、唐朝开国以来第一人都不为过,甚至后面都很难再有来着了。

    想到如今这般巨大的差异,长孙无忌轻叹一声,扭头而去。

    随着将军侯君集的入狱,朝廷之上瞬间便引发了轩然大波,群臣们都在讨论着这位刚立下大功的将军,会面临着着什么样的惩罚。

    但紧接着,关押侯君集那封奏折的朱批是太子所批示,这件事也是被人传了出来,并且以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速度在几乎所有大臣之间流传起来。

    这些大臣们所关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竟然能行使朱批之权了,这让得本就势力最大的太子一方,更加的庞大了起来,似乎在绝大多数朝臣心中,这个朝代的下一位继承人已经完全确定,并且皇帝已经在移交自己部分的权力了。

    一时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有的人急于站队、急于结交,朝堂之上,众臣皆在忙碌着,整个长安城内,众大臣穿梭其间,不知疲倦。

    陈国公府。

    “奶奶的,老子可是刚立过大功的,你虽说是太子,但也就是出身好罢了,竟然还敢关老子。”府邸之内,侯君集独自一人发着牢骚,语气之间极为的暴躁。

    没错,在侯君集被关于大牢十日之后,朝堂之上便有一大臣出面为侯君集求情,皇帝李世民随之也就将其释放了,但其在高昌国私通的所有财宝,则已经全部收归了国库,一件不留。

    侯君集刚一回府,便听说这次将自己关入大牢的命令,是太子李承乾下的,顿时脾气火爆的侯君集就直接将太子大骂了一顿,并且将其在心中记恨上了。

    就在这时,远处一名下人急忙跑过来,侯君集见状也是连忙将嘴闭上,虽说他是一名武将,但祸从口出这般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说是魏王派来的。”下人恭敬说道。

    “魏王的人?”侯君集脸上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这位魏王在之前就来找过他,想要获得他的支持,但那时候的侯君集还不想卷入众皇子间的争斗,也就直接将其拒绝了,没想到这次又来了,而且时机找的还是恰到好处,在他刚一回府就过来了,显然是已经准备良久了。

    “将人带到书房。”候君集说道。

    “是,老爷。”

    ......

    朝堂之上,这段时间的大臣们在接到太子批阅奏折朱批的频率越来越高,每天从皇宫之内送出来的奏折,太子朱批的字迹从最开始的几封、十几封,直至到如今的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太子的字迹。

    如今的太子李承乾,对整个大唐帝国的影响在与日俱增,自身的威信也在迅速树立着。。

    大臣们似乎也都在慢慢习惯这样的情况,朝堂的执政因为太子的影响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尽管这些大臣们没说什么,但心中却是十分清楚,如今的太子正在逐渐向一代帝王过渡。

    至于其余的那些皇子,也早已被他甩在了身后。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太子有皇帝以及中山王的支持,更多的是因为太子自身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在自太子行使朱批权力后,他所批阅的那些奏折,不管是皇帝还是众大臣,都十分的认可,尽管有时候也会与皇帝的政令产生冲突,但太子也能妥善的处理。

    可以说太子如今的成长是一日千里,就连众臣都在心中感叹,真不愧是出生在帝王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