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97章 曹操的计划

    刘备和孙家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过于悬殊了,没有人相信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类的说法,至少套用在孙家的身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孙家打败刘备,就已经成为定局。

    剩下的就该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拿下刘备的问题了。

    不过现在还是先讨论和国都的问题。

    众人都是说出了心中的理想建都之地,也都陈述了各自的理由,但是同时也是互相在反驳着。

    反正不管是哪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而最后,经过辩论之后,理想的建都之地就只有三个地方。

    一个长安,一个洛阳,一个襄阳。

    只有理由也很简单。

    前两个是大汉朝的先后两大国都,后面的襄阳则是大汉第一坚城。

    而且也是位于大汉的中心位置。

    最后持这三种意见的人,谁也说不服谁,最后就只能是交给孙策和孙权来决定了。

    孙策倒是无所谓,毕竟他更喜欢征战沙场,甚至于他都没想过要坐龙椅。

    他哪怕就是真的坐上龙椅估计也是浑身不舒服,还不如出去练一套枪法来得舒服,痛快。

    所以他就把决定权直接扔给了孙权。

    而孙权在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还是决定把都城定在洛阳。

    至于刚有人提出的重修洛阳和重建一个都城差不多,颇为消耗钱粮和劳动力。

    但是这对于孙权来说是问题吗?

    孙权缺钱吗?缺粮吗?

    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吗?

    开什么玩笑。

    孙家的钱粮现在花都花不完,而且有了钱粮就可以征召无数的劳役,只要给的多,还怕找不着人?

    恐怕报名的人会多出想象。

    想让年孙家召集百姓去参与建设东南亚以及三韩,东瀛的时候,那踊跃报名的百姓可是非常多的。

    孙权都不得不派人去择优录取,选取那些身体素质好的人去干活。

    现在要是放出招人去建设国都,那估计得有六位数以上,甚至更多的百姓会参与进来。

    哪怕不用百姓,那不是还有在海外与异族那边俘虏的那么多青壮劳力的吗?

    光是这些人,也能够干活了。

    不过考虑到打败刘备用不了多少时间,然后国都很快就要决定,所以还是多招一些人赶进度比较好。

    当孙权最终说出定在洛阳之后,孙策也是没有反对,而是第一时间表示支持。

    其实哪怕孙权就是把丹阳定为国都,孙策都不会反对,反正对于他来说都一样。

    其他人看到孙策和孙权都决定了,那也就都不再有异议了。

    反正定在哪里都有优有劣,最关键的还是看掌权者偏向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