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章 秘闻

    打朝堂出来时,司马懿发觉,不远处的式乾殿周围多了些侍卫。

  因上了年纪,司马懿平时是乘马车上朝。自掖门出来后,他和长子司马师一起同乘马车,回府用早膳。

  府在东南。今日,司马懿特意吩咐车夫绕个远路,去城西一家铺子捎点东西,从西边绕行一圈儿。

  马蹄声“得得”声响起,车轱辘沿着皇城墙根儿西边而行。

  经过宫城西门阖闾门时,司马懿掀起车帘,眯起双眼,视线越过高高的宫墙,望着墙内一座颇为显眼奇峰突起的高峻楼阁,目测足足有二十五六丈之高,即使在皇城外,远远也能瞧见。

  此阁是明帝曹叡时青龙年间所筑,当初建成后便立了规矩,只有皇室之人,方有资格入阁一览。因此除了皇上和皇亲,谁也不知,上头究竟是何种风光。

  既然是皇家禁地,以往,司马师并没太多注意此阁。

  *

  “子元,你瞧见那匾额上的‘凌云阁’三字没有?”马车行出去一段,司马懿忽然开口道。

  司马师望了一眼,点点头,“笔力非凡,当真有凌云之意!”

  “那是韦侍中所题。”

  韦诞韦侍中是当世书法名家,诸体皆擅,榜书更是潇洒大度,堪称一绝。颇为文墨爱好者推崇。他与夏侯尚交情不浅,夏侯玄在少时,曾随他习过几年章草和飞白,二人有师徒之谊。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他题写“凌云阁”,都经历了什么?”

  这司马师倒是有所耳闻。因为韦诞题匾这件事当年在京城几乎传得人尽皆知了。

  *

  青龙三年冬,凌云阁即将建成之时,需要找人题写匾额。难就难在,匾额离地有二十五丈,先前不知是工匠疏忽还是怎的,字尚未题,倒先把牌匾钉阁上去了!如何题字?

  这么个惊险万分的活,明帝随便一句口谕,“韦仲将不是善题署么,就交给他吧!”

  金口玉言,断无更改之理。陛下尊口一开,这活儿便落在年近六旬的韦诞头上了。

  明明可以找更年纪轻些的人上去题字,譬如韦诞之子韦少季也擅榜书,并且颇得韦诞真传,不输其父。但是明帝点名坚持用韦诞。既然皇帝已经开了口,韦诞只能豁出命去上去写。

  明帝带着一帮大臣亲自在下面观摩。

  题字之前,先将韦诞和笔墨放入一个竹筐,再由几名大力工匠用粗麻绳摇着辘轳,拉着竹筐,慢慢将人拉至半空。

  伴随着竹筐升高时“吱吱呀呀”令人心惊肉跳的声响,韦诞慢慢升至半空。

  往上一看,是青天白云。往下一看,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小黑点。他强自镇定,弯腰执笔,蘸墨,胆战心惊地完成差事。又随着竹筐“吱吱呀呀”地下来。

  不仅两腿发软,冷汗直流,连须发都白了近半。

  上筐之前,他头发胡须皆是乌黑,等题完字从筐中出来,已然半数变白。据说从竹筐出来后,韦诞便将大笔烧了,当场立了条家规,韦家子子孙孙,皆不准再习大字榜书。

  “这便是皇权积威……皇上随便一句话,即可要了一个人的命,也能断了一个人的一生……”司马懿眼望凌云阁,由衷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