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 第一章

    “都麻利一点!火车是不等人的!

    朱红色铜钉大门的阶梯下,穿着藏南色暗纹竹绣马褂的中年人站在马车旁指挥着,几个仆人抬着箱子匆忙进出。

    正是夏天的尾巴,空气里的燥热沉闷让人喘不过气来,往日溜街逗鸟的都不见了踪影。

    这并不奇怪,毕竟这些靠皇粮吃饭的八旗子弟饭碗刚被掀了。

    这地界现如今还叫北京,却不是大清的北京,已改弦更张,今年是民国三年。

    这座宅子是姜玉住了十三年的地方,前清工部尚书苏佑兆的府邸。

    苏府位于北京城西边,这条街里一板砖下去十个里边能砸到九个达官显贵,还有一个是亲王,苏家在里头也称不上冒尖。

    苏家祖上发迹的早,断断续续也在朝中出过大大小小的官,至少在这条街上苏家老爷们的名号没人不知道。

    姜玉想,按照茶馆那说书的讲法,苏家还真是正儿八经的前朝旧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苏家虽说没什么仇人,但毕竟是前清的官员,以前的便利现如今都成了滞碍。

    北京城不好待了,偌大一个家族得找条新的出路。

    沪城是苏家目前最好的选择。

    受新思潮的影响北京早些年成立了男女混读的私立学校,苏家是偏向变法的新派,自然也把女儿送了进去,苏家大小姐正是在里面认识了苏家大姑爷,福威实业的少当家,如今的总经理陈先禄。

    要是旧例来说,高官和富商的门第是不对等的,京城有的是自视甚高的世家,对儿女的教养还停留在孔孟之道。

    但苏家看得清时局,苏老爷在工部任职,早年还受邀去过国外参观,自然知道现如今东西方的差距有多大。

    对于儿女的婚事很是乐见其成,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都走的顺顺当当。

    因为陈家的产业都在南边,两人七年前就去了沪城定居。

    “报告秦管家,都收拾好了。”

    “行,自己的行李都拿好了,准备上路。”

    指挥这一路搬家的是秦管家,因为要把府里的东西都归置好,该入库的入库,要带走带走,所以是最后一批走的。

    秦管家看东西都清点好了,转头对姜玉嘱咐道:

    “小玉啊,你带着二丫坐那辆放摆件的马车吧,那里头宽敞。”

    “嗯嗯。”姜玉乖巧点头。

    “一路上跟紧点,不要乱跑,有什么就招呼二丫干二丫!李二丫!”

    “哎!秦管家有啥吩咐?”

    回话的女孩带着很重的北方口音,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方脸浓眉大眼,扎着两根黝黑粗长的麻花辫,半个身子大的包裹背在身后,看起来却毫不费力。

    “你没别的事,一路上就照看好小玉知道吗。”

    “好嘞,您放心俺一定完成任务。”李二丫说完还用力拍了拍胸脯。

    秦管家看着李二丫这憨气冒的算了这丫头好歹力气大。

    李二丫是一年前被亲生父亲卖进苏家的,说是“卖”,但签的是雇佣合同。

    当时的苏家已经决定搬往沪城,陆陆续续遣散了大部分家仆,可一大家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丫鬟俾子显然是干不了多少重活的,不得不签了几个健壮的粗使丫头。

    二丫她爹以为招的是卖身丫鬟,结果只是合同工,死乞白赖在管家那预支了二丫三年的工钱,骂骂咧咧走了。

    最后二丫倒是心满意足的留下了,没了工资但管饭就行。

    二丫心里也明白,自己弟弟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回了家也会被赶出来,自己一顿能吃两个壮汉的量,她们那村里适婚的汉子看见她都绕道走,不如跟着苏家去上海,至少吃穿不愁了。

    话说回来,就算苏家还有那买丫鬟的闲钱,也不想当冤大头了,现在这世道这人跑了都没处说理去。

    姜玉回头看,古朴沉重的大门被家仆合力关上,视线中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砖瓦。

    姜玉和李二丫两人挤在放行李的马车上,摇摇晃晃的向车站驶去。

    “诶~,小玉你想啥呢。”

    二丫用手肘拨了拨还在发呆的姜玉,满脸憧憬道:

    “我长这么大还没做过火车呢,听说从北平到上海眨眼功夫就到了,这不就是变戏法嘛!”

    姜玉刚回过神,就被这话给逗笑了。

    “哪有什么戏法啊,二丫姐。那个是靠蒸汽机运行的,是人造出来的,一眨眼估计不行,你打两个盹估计就到了。”

    “嘿,啥蒸鸡不蒸鸡的,你这小丫头又在笑话我是吧。”李二丫抬起手佯装要打来。

    姜玉偏头一躲,嘴上可没半分退却。

    “我看那火车声都没你响亮,到时候可要好好比比。”

    “你这小丫头年龄不大,嘴还挺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