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 宿管

    1 宿管

    张力是新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招的有事业编制的专职宿管员。

    他农村出身,是一户乡里做小生意的夫妻收养的。养父母家只有一个女儿,即他的姐姐。不过,作为养子的张力在养父母家里待遇并不好。养父动不动给就给甩拳头,养母有一次因某事不高兴,一根铁棒就砸在张力头上,至今头顶还留着一道伤疤……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只要自己稍加反抗,养父母就要把他撵出家门,几天几夜不给他饭吃。

    也可以说,从小,张力就想离开养父母的家。

    12岁那年,刚好乡里开了一个砖厂,他便跑去背砖,只为能养活自己。这乡里山高皇帝远,也没有童工之说,居然给了他一条活路。他还在砖厂认识了一个穷老头,教他如何背砖省力,还教他功夫。

    这乡里的老头何许人?没人知道。他是张力的师傅。张力成年后回乡里再也找不到此人。他是隐居于乡里一个世外高手?就像《天龙八部》里少林寺里的扫地僧,看似默默无闻,日常功课是扫地。实则大隐隐于市,在那些表面高手打得热闹之际,他却能一出手便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别人练功的破绽,大师就是这样常常隐于民间。

    那段时候,师傅教张力运气吐呐、压腿,踢腿,冲拳,甩腰这些内力和筋骨的基本功。为了让他迅速增长力气,让他打沙袋,拳打脚踢,既练了抗击打能力,又练了动作力度和正确性。最妙的是师傅还教他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灵巧的挪腾术——背功!

    在砖厂挣了钱,张力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师傅,他只要有什么好吃,都给师傅送来,继续清晨日暮地跟着师傅学,一学三年,也学会了忍耐。

    也因为小小年纪就能挣钱,养父母对他脸色好了一些,他也靠去砖厂背砖的钱交上了学费,继续上学。

    张力读到初三的时候,砖厂突然倒闭了,师傅也突然从乡里消失了,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张力。就像他在乡里的砖厂当年也是突然出现的,现在也是突然消失。

    师傅消失了,张力顿时感觉在乡里的生存也像失去了意义一番,更是无时无刻不想马上离开养父母的家。也是在那叛逆的年纪,他常和中学里的同学打架,因为在砖厂混过,又有功夫,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群架,竟然无一对手。

    15岁初三毕业,不顾老师的劝阻,自然是义而反顾地考技校。因为技校一毕业,马上就能工作,可以自己真正养活自己,这在张力看来,是多美的事儿呀!

    他考取了一个机械技校,技校里学生打架成群,他从被人打,到被迫还手,功夫在身,打架实践,又有技校有天然环境里无数次的斗殴练习,他的一身硬功夫,在实践中已经练成了对付一般人,一出手就招招制敌的绝技。

    功夫和实战也是讲天赋的,张力不仅学得好,而且浸到骨子里,就像一种天赋。

    技校他学的是车辆维修,其实那段时候忙于和别人打架,修车技术没学到多少,开车到是学会了,像功夫上他的身,天然精。

    毕业后,他被学校推荐到一家建筑公司,在工地当修理工。因为一次随公司到一个民族乡修铁路,因为征地和当地当地苗民闹矛盾。那些苗民是相当的野蛮和强悍,提起大砍刀,手拿火药枪就冲到建筑队,逢人就打。

    那次建筑队可谓是要被这些苗民打得血肉横飞冲,一股脑热,他冲了出来……多年的打架历验,一出手,他就能看出对方后面的五招甚至十招。而他会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将人家要出的招,全部挡回去,就是遇到高手,他还有一个逃命的绝招——背功!而这些苗民,只是一些蛮将,只要收拾了他们的头,其它的都退回去。

    也是那次出手,建筑公司经理就像重新认识了他一样,从此都不让他修理了,就叫他专门打架,而且总公司哪个工地有什么事,就指使他出手……这简直不是把张力当维修工使,而要是把他养成公司的打手!

    说起来,公司把他当成打手,工资待遇可高多去了,而且公司上上下下对他尊重多了,可是他却觉得不对劲。他认为自己天生不是打手命,他也从来没有想到以此行业为身。在公司当打手的时间,实际也是比较轻松的,他干脆去自考了汉语言文学,一是想提高自己的文凭,二是想借学中文真正学到文化。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切莫小看自学考试,作为张力,他这个爱思考的人就常常为自己是一个自考生而窃喜。一、他没有读过高中,就少了传统教育体制内违背大自然规律对人的严冬折磨。为什么叫严冬折磨?在他出身的乡野有一句谚语:春吃叶、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对于现代的高中生,哪里有春夏秋的美妙呢?在最美好的年华就只能苦读书,高中生为了考大学打好根基,在人生的春夏时节,过着严冬的生活;二、他不是院校里的正规大学生,就没有高中绷得多紧,大学就放得多松的迷惘;三、作为已经自食其力的自考生,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考试,而且能考完通过,这份努力和坚持的毅力足以超越一般大学生被浅显遮蔽大千世界真相的经不起风雨;四、自学考试还节约钱,买教材和参加大学的助考班,总共不过花了两千元不到,国家认可的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他就拿到手了。

    当张力拿到大专文凭时,他觉得继续学习和深入思考已经潜入了他的血脉,温暖着生命,而且给了他自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