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节

    :蓝颜落羽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成长引子1

    2009年7月2日,我应邀在西安软件园给园区部分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培训。培训中除企业管理的内容外,我还选用了4月份我给清华大学学生做的职业生涯教练活动讲座中,关于自我认识等部分的一些内容。培训结束,一位中年朋友拿着我写的第一本回顾我职场十年的书来找我签名时,对我说:“这本书很精彩,对我帮助很大。可是你如果把今天讲的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中西方文明的理解也写成书,我觉得对社会的意义会更大,虽然这些内容原来只是给大学生们准备的。”

    我在4月份给清华学生做讲座,起因于2008年12月底,我应邀参加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就业周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来自我曾经就读的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研究生、小学妹林源认识了我。活动结束后她马上和我联系,邀请我作为嘉宾之一参加下一年的清华大学学生职业生涯教练活动简称ach活动,带其中的一个小组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

    开始我想推辞掉。因为我知道,清华大学一定会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做这件事情。而我自己并非什么成功人士,只是一个高级一点的打工者而已,况且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常常与潮流相左。再加上我对现在的大学生也缺乏基本的了解,而社会上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常常比较负面,所以我担心彼此没有契合点,不能给学生们什么有用的帮助,甚至会误导大家。

    不知道林源是否承担了找人的任务,她一再鼓动我,我也就应了下来。

    春节过后不久,我得知有14个人报名参加我带的这个小组,便花了心思来准备如何组织这个活动。随后我按照自己的设想,对活动作了安排,将计划发给了这个小组的同学征求他们的意见。

    当时我计划安排三个单元的活动。第一个单元是一个关于“自我认识”的讲座。我想,职业发展的基础是认清自己,而这个内容我多年来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讲解,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包括曾经给nec大中华区高管做培训的时候,连台湾同胞也很认可,觉得挺有收获,以至于连续两年为他们做年度培训。第二个单元,我计划让每个同学讲一下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设想。我将请两个朋友和我一起给同学们逐一作点评,回答大家的问题。第三个单元我会根据前两个单元的情况,准备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讲座,针对大家从校园走向社会,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需要做的转变等方面的建议。

    从后来他们的总结中看,同学们当时并没有认真看这个计划,便很快同意了我的安排。

    在2009年4月里,我们利用周五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完成了三次活动,总时间约16个小时。活动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一些,尽管每次都有同学因为各种原因缺席。

    在计划的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我要求同学们每个人都要写一个总结给我,不用客套,实话实说。

    “五一”过后,同学们的总结发给了我,同时要求再最后做一次讲座。

    学生们的总结有长有短,下面是一些同学对自己收获的概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觉得已经迷失了自己,已经在无意中弄丢了好多东西。知道自己的迷失,但是却始终无法走出困境;知道自己弄丢了什么,但其实并不知道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对我有多重要。在不断的纠结与越来越现实的问题中,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自力更生的**越来越强烈,但是对未来的茫然和不确定也让我的疑问和恐惧与日俱增。我怕自己承受不了这些压力,所以我开始到处寻求帮助。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参加了ach活动,而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的,比我预期的要多得多。因为我知道自己丢失了的东西是什么,我知道这些东西对我有多重要。我曾经有过的一些已经被我压在心底某个小角落的想法或者叫理想,开始慢慢冲破障碍,浮出水面。”

    成长引子2

    ――软件学院研究生余飞飞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ach计划,但是感觉收获不大,教练的想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说实话起初我对这次ach计划并没有寄予太多的期望,可没想到这次ach计划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使我终生受益。谢总以他生动、精辟、准确、幽默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三次不同寻常的课。谢总思路清晰,知识渊博,讲课的内容循序渐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思考很多年都没有想清楚的问题。”

    ――自动化系研究生钱明杰

    “刚开始,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这次ach活动的,因为不清楚最终能得到什么。幸运的是,所有的疑虑最后都被证明是多余的,谢耘师兄的三次讲座,生动直接,并未纠缠于细节,而是从人生观价值观等比较高的角度来谈做人和做事的方法。而这些问题对于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做出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刘海宁

    “原本是抱着提高求职技能的目的来参加职业生涯教练计划,而获得的远远超过简单的职业素质训练这一范畴。”

    ――电子工程系研究生郑泽科

    “全部活动进行完,从人生到社会,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全面的洗礼,对一些道理豁然开朗,对另一些则似有所悟。好多困惑我多年的问题逐渐烟消云散,好多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我不会再轻信。对于人生,虽没有真正起航,但我知道大方向不会错;对于人性,虽没有完全洞悉,但我知道它的光辉永不消散;对于理想和良知,虽没有完全实现,但我知道我会永远怀有它;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虽然我力量微薄,但我不会忘记身上的责任。”

    ――自动化系研究生康少栋

    在给同学们做完最后一次讲座后,我所在公司的员工,也要求我给他们讲一讲。我便把几次讲座的内容拿出来,给我部门的一部分员工作了讲解。没想到这些工作了多年的员工也感到很有收获,并且有些立竿见影的变化。

    由此,我便决定把这几次的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字,或许可以对更多的朋友有些帮助。我的朋友杨军,也听了我给清华学生的讲座。他在得知我的想法后,便主动承担了从录音到文字的转换工作。我从6月份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对杨军整理出来的讲座内容作补充修改。7月2日在西安软件园做培训的时候有个朋友的话,促使我加快了写作进度,在10月初完成了初稿。随后便发给了一些好朋友。

    我很清楚,要把面对面的讲座,特别又是讲道理的讲座变成文字,保证其可读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看书的感受,与看一个大活人在你面前眉飞色舞的表演是有本质不同的。后来收到几个朋友的邮件,让我多少松了口气。

    一位我在电子系学生就业周闭幕式上结识,当时在外地做论文的清华学生给我发来邮件:

    “谢耘学长,你好:

    最近在上班之余,看完了你写的成长。收获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感慨看到这样的道理有些晚了。不过也不算太晚,至少现在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又更深入了些。

    关于认识自己。看了成长之后,才发现在自己心目中的自我的形象是模糊的,当然也很少能真正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我想我接下来会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去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定位。

    关于价值。从人的价值来说,国家主席和教授甚至和民工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他们只不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只要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事业作出一些事情,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足够了。当然,每个人还是应该找到一个具体的方向。接下来我要不断地思考,同时在实践中找到这个方向。

    成长引子3

    关于中华文明。应该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一直都想多些了解,这样才不至于让一个人显得轻飘。所以我很喜欢历史,也看过孔孟之道。但是毕竟理解非常肤浅,更谈不上系统的认识。所以看到你写中华文明的部分觉得非常精彩。接下来我会尝试着去了解道义这个词,当然也请学长多多指教。

    看了成长我思考了不少,当然还有更多需要思考。我想我会在这样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更多地读书,更多地积累,更多地思考。希望有一天也能够懂更多的道理

    感谢谢耘学长一直以来的帮助。我想我只有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前进,努力向光大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和道义的道路靠近

    致礼

    董寅康20091125”

    如果说成长给了尚未正式走出校园的董寅康一些启示,引发了他对人生的一些问题做进一步思考的话,另外一位在海外生活了20年的同龄朋友的邮件,则是表达了他基于自己几十年国内外经历而产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