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节

    最受人们重视的一部分。西方文化尤其如此。西方人对于“实力”已经到了迷信的程度,这种观点现在也传给了我们中国人。“实力”成了当今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

    心理与性格修养讲的是人的“秉性”,与现在流行的“情商”有关。但是我的理解又不完全一样。现在讲的情商,更多的是表层的行为特征,比如一个人如何待人接物,偏于技巧。而心理和性格修养会涉及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心理与性格修养虽然不会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们却在无形中制约着我们知识与能力发挥的空间的大小。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当中,因为这方面的问题而使个人的发展受到影响的实例非常多。在我的另一本书我的职场十年中,我曾经讲过一些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在我做掌上电脑的时候,因为其心理的问题,我不得不撤换了一个非常能干的软件负责人。

    也许因为我们认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因为我们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建立在家族之上的,心理、情感等问题大都被消化在了家族内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我们中国人传统教育中不太受重视的部分。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比如我们讲选拔人要“德”、“才”兼备。这里面都没有把“秉性”明确地放进来考虑。我们新中国提出的教育方针原来是“德智体”,后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性”也没有明确包括在里面。

    所以,在心理学上面,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中涉及得比较少。中国文化中有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但是都是和哲学或宗教结合在一起来讲。我们没有太多面向大众的内容,这是我们的一个明显的不足。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有类似的问题。

    在中国有一些人热衷于做文化“挖掘”工作,不断努力地去证明外国人有的我们也有。但是我好像还没有看到过有人做心理学方面的“挖掘”工作。其实这种“挖掘”往往是自卑感在作祟。中国近代以来,通过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已经相当成功,但是我们对心理方面的重视却远远滞后。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名心理医生,每年有30的人看过心理医生。中国的状况在最近这些年开始有些改进。

    序言认识自我,走向成熟3

    价值观和道德,通俗地讲就是人的德行德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强调的一点。现在中国选拔干部也在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过“德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新中国文化中,在近代西风渐进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最遭某些中国人非议的一个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直气壮地把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首位。

    不论我们如何看待价值观和道德,不论我们如何讨厌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说教,一个人的德行都在根本上决定了我们人生道路的走向,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可能达到的高度;而秉性在这条道路上为才干提供了表现空间;才干只能在这条道路上的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

    西方文化在整体上对价值观和道德的看法与我们中国人至少在传统上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资本主义诞生于西方,其核心是“市场经济”。我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是人是自私的,而且强调每个人都争取自己的利益,这个社会就自然达到了“均衡”,每个人的利益就都得到了最好的实现。

    我现在还能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心中的惊讶。那是我和一个远方的朋友的通信。这个朋友在20世纪80年代到美国留学以后不久,就在那里发现了这个“真理”。他对自己从小在中国被灌输的道德教化大加鞭挞,非常自信地宣称:“所有的人都为自己,都争取自己的利益,社会自然就好了。我们根本不需要雷锋。那是虚伪或不正常的人。”

    世界在短时间内了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今天,我们已经不必去西方取这个“真经”了。“某跑跑”的事迹在网上曝光被一些网友猛烈炮轰,可是他在地震一年之后依然宣称:“那些说自己在地震的时候能跑而没有跑的人,都是在撒谎。”某些社会变化有的时候快得让人恍若隔世,不像有些学者们渲染的那样漫长。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堕落却常常可以发生在转瞬之间。

    虽然西方对市场经济也有不同的流派和说法,但是本质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竞争”,“竞争”不就是为自己,为自己企业的利益去争斗吗尽管法律对“竞争”有约束,但是它不会改变“竞争”的本质。

    社会在很多场合需要竞争。但是如果一个社会和文化的主流或核心是被这种鼓励人人为自己的主张所主宰的话,那这个社会和文化在整体上、在对价值观和道德的态度上就会出现问题。在这样的社会中,很多我们中国在传统上很看重的美德,常常成为了一种装饰品,或者是奢侈品――如果还没有被抛弃的话。

    比如诚信。在现代社会里它常常不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承诺,而成为了一种文字游戏。只要在合约的文字上没有漏洞,便可以不负责任。很多所谓的金融衍生品,玩的就是这种靠文字圈套掠夺财富的游戏。

    任何事情,放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层面,其正当性和正义性就会有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我们不能抛开具体的环境,来简单绝对地谈论一些事情的对错。

    人性、德行、秉性和才干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人性”与上面谈的人的三个基本素质又有什么关系我个人感觉可以这样来描述人性:它包括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德行,还包括了心理与性格修养秉性中的一部分内容。我用下面这张图图序言―1来比较形象地表示这三者的关系。当然,这张图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不能太较真地纠缠。

    序言认识自我,走向成熟4

    “德行”、“秉性”和“才干”这三个层面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影响和作用,而且彼此的区分界限也不是绝对清晰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三个层次的划分。

    人的基本素质的这三个方面,对人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影响越直接的,如才干,我们感受越深,但越是在操作和技术层面,或者称作微观层面起作用;影响间接的,如德行,给我们造成的影响难以切身感受到,可是它却在更基本的层面,在根本上决定着我们的一生。

    其实在认识任何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既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要认真分析它的内在功能结构。不只要认识这些结构之间的功能的异同,更要认识其功能结构中的不同部分对于整体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比如,人作为一个整体,大脑对我们的意义远非胳膊和腿脚可以相比的。

    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分解中,德行对于人的意义就要大于才干。这是对于功能结构作层次分析。通常的规律是,越处于决定意义层次的功能,其外在表现越间接,反之亦然。例如,人头脑的差别,远不如身体高矮胖瘦的差别容易表现出来。做清晰的结构层次分析,是把握住事物本质的一个有效方法。

    这三个素质之间有区别,但更有内在的联系。我的领导郭为曾经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太固执的。”这是在说才干对秉性的影响。同样,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的才干也容易提高。

    而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质上是一个智慧和能力的问题,它与人的才干有关。后面会介绍这些内容。

    工作这么多年,我所见过的在职场上失败的人,抛开客观因素不谈,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因为才干不足而失败的人,有一些但是不多,比较多的人是因为秉性和德行方面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和不足。

    下面我会结合基本素质这三个方面来讲解,希望帮助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平衡地去发展。当然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每一个方面都完整详细地讲解,我会把每个方面中我理解的并且觉得重要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起到一些引导作用。在根本上,还是要靠大家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提高。

    提问:德行和情商怎样来区分似乎这两者之间有重叠的地方。

    从本质上来看,人性是一个整体,分开来谈,是为了分析处理上的方便。当然也有分开的道理。因为它们的基本内涵和对人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不过我们确实不能把它们绝对地割裂开来看。比如,一个人的德行很好,通常的他秉性也不会太差。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两者有分裂的情况。情商很高,不能保证他的内心就是高尚的。德行与情商具体的区分和联系,我会在下面展开地讲一下。

    提问:中国人重视德行而西方人不重视,但西方人在公民素质这一块似乎比中国人要高,比如说他们不会闯红灯,做一些很奸诈的事情等。你是怎么看的

    准确地讲,中西方在文化层面对价值观和道德的看法有不同。不过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我试着说说,看能不能说清楚。如果没有说清楚,你们就忘了好了。

    德行通常讲的是价值观层面的内容。虽然与道德有关联,但是你所说的这些素质,更多指的是一些行为的规范,在人性当中,与个人修养关系更大。西方在进入现代经济社会的时候,要求公民这样做,否则现代经济、现代社会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西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时间长,中国进入现代经济的时间较短,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表现确实要差一些。我们还没养成相应的习惯。

    序言认识自我,走向成熟5

    但是从历史传统上看,从价值观和道德的根本层面来讲,中国和西方是不太一样的。

    我的朋友顾彤曾经感慨道:“西方人从根本上来讲,只看重roi投资回报,做任何事最后都看roi。”我觉得这个看法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我认为至少这是西方脱离中世纪的黑暗,“进化”到资本主义以后的整体表现。但是中国人不是,至少在传统上,包括不久以前的传统上不是这样。

    从政治上来看,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西方国家对中国最困惑的一点,就是中国政府有的时候可以不算钱。他们就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历史上在大的方面大都是不以钱来衡量的。中国的皇帝最关心的通常不是钱。当然你可以说,天下都是他的,他当然不算钱了。可是西方的君主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指使人去全世界抢钱,然后一起分赃。但是你看中国明朝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既不是去征服,也不是去掠夺。在这一点上,皇帝、郑和以及他手下的人都是一致的,所以应该说是体现了一种文化,或称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