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毛文龙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皇后怀孕的消息,产生了四个连锁结果:

    1.百官对皇上真诚听从他们劝诫的态度,表示了过激的感动。他们建议:恢复田妃父亲田弘遇‘敬候’的世袭资格,以对田妃所受的委屈表示补偿。小朱表示欣然接受。

    2.百官建议皇上再添封几宫妃子,理由是,合乎天子威仪。但被小朱否了,因为小朱不忍伤礼贵妃的心。这是爱情,不是生孩子。他们不能理解是他们的事情,大明的几位先皇早做出过表率,只是他们刻意漠视而已。

    3.那个费力克斯教堂的香火旺盛了许多。为此,小朱不得不专门派曹化淳去宣口谕,招募教徒可以,甚至收纳教士也可以,但绝对不允许出现修女现象。这也是为他们好,万一再出现疑似范.西里克的事件,他们不被卸了骨头才怪。

    4.趁着文官、言官们高兴,小朱得到了他们的许可,可以领着阿萝、筱筠去怀柔一带,观摩徐光启他们研制的千里镜和火炮望山的成果。皇帝带着宠妃出城观礼,并且顺道游冶一番,不但得到文臣的首肯,连言官都没反对。这在大明官场,还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情形。能得到这个结果,证明大家对皇帝的看法是正面的,良性的。

    不过花开两朵,先说毛文龙这老小子。

    小朱年前就宣觐的东江总兵毛文龙,其实早到了,只是因为这几个月实在太忙,净是事儿。而且,按大明的规矩,边将入觐,要在北京城外候着,非旨不得入京。大家一忙活又把老毛忘了个干净,害的这老小子,在怀柔工部兵器司的督造局一呆就是40多天。

    他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起来,前两天还上了一个折子:“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从,岂敢哓哓取憎?实是文臣误国非臣误国,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这番话包含了多少悲愤又有多少无奈。小朱是难以理清楚的,最开始宣他觐见的时候,还真是有替袁崇焕杀了他的想法,免得将来搞的老袁和自己,两君臣掰面儿,留个大恶名在历史上。

    但看到毛文龙的这份奏章,小朱开始的想法又变得动摇起来。开始还有一个想法,即便不杀老毛,也要给他换个地方当官,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在接到这个折子后发生变化。小朱是没脾气了,连忙把孙承宗叫来,跟他商量一下关于老毛的事情,孙承宗的回答倒是直接:

    “毛文龙原本国之干城。怎奈几年来功勋渐著,气焰愈嚣且张,骄横跋扈,军纪**,不杀亦应惩也。”

    重臣都了解皇上,不愿意大开杀戒,轻易不会乱杀人。但孙承宗依然这么汇报,小朱对毛文龙的想法又反复起来。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随后,小朱在内阁上提出了毛文龙的问题,但事先声明,任何意见,绝对不可以外泄。

    众臣中,温体仁和钱谦益倒是表现的很豁达,二人的语调惊人一致。这在小朱看来的确是奇事一桩。

    因为钱、温二人素来不是很和,明确的矛盾没有,但小冲突不断。前两天,湖广等地都发生贪污舞弊的案件,小朱提出发布一条:‘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的法令,白话来说,就是如果官员出事,当初谁举荐的,谁负责任。这当然是先和温体仁商量过的。

    但就因为先跟刘鸿训和温体仁商量过,钱谦益竟然发动言官和多数文官,开始了新一轮的弹劾温体仁行动。搞的小朱这下不来台,其中还有个逗留京师准备去西南当义师的举子,竟然上书指责‘改革国家过于急切,什么重病需用缓药之类’的话。并且公开指出‘为治内腑,而任用佞臣恶肱,不外隐患换了个形式罢了’,这番言论,其实就是直接将矛头指向温体仁。

    后来在小朱少见的发怒之后,那个举子乖乖的当义师去了,百官弹劾的风波也逐渐平息,而小朱那条法令也暂停颁布。

    可见温钱二人的矛盾有多深。

    但就是这么两个冤家,竟然都认为毛文龙可留,小朱就不得不又重新审视自己手下的这位东江总兵毛文龙了。

    这个僵局,直到福建巡抚熊文灿的上书,才出现曙光。

    熊文灿到任后,像模像样的派兵追剿过沿海的海匪。要不说我大明官员多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呢,大小海匪竟然被短期内给剿杀的七七八八,其中只有郑芝龙的家底厚实,没动摇根本,

    熊文灿也因为之前的旨意,刻意对郑芝龙的船队放宽一些,集中精力把其余的小海盗给抓了个差不多。

    郑芝龙呢,也投桃报李,如果捕获了熊文灿手下的一些军官士兵和战船,全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然后再给送回来。

    熊文灿见到这个情况,感觉郑芝龙的确有心招安,就连忙上表,述说了一番招抚的好处、可能性。希望朝廷尽快给个意见出来。

    内阁接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海患一解决,也是他们的功绩不是?于是纷纷同意。但小朱却看到了另外的一面。

    “众卿家,郑芝龙的海船在我大明军队序列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了。那将来招抚之后,其水军力量,有谁能抗衡啊?”

    “臣等愚钝。”